第四章
杭州的春天,风吹的很快,从冬到夏的过渡期总是美好但短暂的。陆锦阳用了3个月的时间强势拿走了业务板块的主导权,刘桐不愿实权旁落辞职离开。戚明中原职不动,但是欧洲公司所有事务原本到他截止的审批流程,现在的终审变为陆锦阳了。
小汪总免去总经理助理,任印太区和澳洲的分管经理。林嘉蔓觉得陆锦阳的上任,绝对不会只有领导层的岗位调整,眼下她琢磨不到风向,不知道该做什么准备,但是要变天的思想准备是已经有了。
而和张科的相亲也如她所料,没有下文了,很久以后妈妈和她聊起来说,相亲后的第三天,张科就和介绍人说两人性格不合适,他比较考虑活泼热情以及经济条件相当的。妈妈怕相亲被人拒绝的结果打击到她,所以没和她提。对于林嘉蔓的晚婚,妈妈哪怕再着急,也绝对不会在这件事上让她心里受一点煎熬和伤害。
6月全家的重心都集中在参加高考的林嘉谦身上,林嘉谦和林嘉蔓相差12岁,在林嘉谦出生的时候,父母给林嘉蔓灌输了一个概念是:弟弟是你的左膀右臂,爸爸妈妈离开你们以后,你在这个世上不是孤身一人,还有一个人能和我们一样给你无保留的爱。对林嘉谦,从启蒙识礼开始到现在,父母潜移默化中给他的引导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和姐姐说,遇事犹豫不决时要和姐姐商量,姐姐是你完全可以信任的至亲而你是姐姐的靠山。“一个家庭,相互之间要有绝对的信任和无条件的爱”是父母给他们姐弟俩建立的最基本的家庭观。而由于姐弟俩年龄相差较大,所以两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树立基本上是教学相长的关系。
林嘉蔓极喜欢看书,关于自身性格的塑造,社会认知的形成基本上都是在看书和工作中建立的,长达12年的独生子女生活中,父母忙于工作基本无暇顾她,她每天有大量的独处时间,所以她从小学开始就有非常好的读书习惯,后来她在建议林嘉谦培养阅读习惯的时候说过,她认为,涉猎广泛、持续阅读带给她最重要的不只是知识的积累,中正客观、能谋善断的思考力,身体和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获得平静和专注的能力,这些在积年累月的阅读中锻炼出的技能使她在工作生活中获益良多。相比之下,林嘉谦的三观则更多的是受姐姐的影响。由于林嘉蔓在对自己国家历史文化传统、民族道德价值观和理想信念上有着清晰且坚定的个人认知,所以他们俩日常交流中有对正史过往的讨论,稗官野史的闲话,也涉及时政热点社会事件的见解。耳濡目染中导致林嘉谦在高三有了立志要读军校的目标。
除极少数才智超群从小就有优秀的定力和恒心的人之外,大部分普通人对理想的确立和信念感是需要引导和不断强化的。林嘉蔓时常和弟弟说:虽然对于99.9%的人来说,年少时的梦想即使再宏大,终究会随着成长归于平淡,但有些梦想只有少年才有资格拥有,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比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所以少年当有凌云志,方能不负黄河万古流。每当林嘉谦松懈托懒甚至无节制娱乐迷了心智的时候,林嘉蔓就会用这个切入点来规劝他节制娱乐、珍惜时间。后来在看到网络环境越来越恶劣,国内舆论场经常被别有用心之人搅的一团糟之后,维护国家网络安全做好军队电子攻防就成了林嘉谦选择专业的具体方向了。报考军校的体检项目多,标准高,政审非常严格。而报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的政审要求则比其他军校更加严谨。从6月到7月,整整一个月的奔波忙碌,终在8月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
军校纪律严明制度严苛,选择成为军人,其实父母多有心疼不舍的,但林嘉谦坚持,他们也就不过于强硬的干涉了。林嘉蔓是觉得, 世人都苦,只是有的人看似身无约束,但心无根生,所以常被社会的功利所裹挟而身不由己的焦虑煎熬,有的人行动需要规行矩步,但因为内心通达澄澈,反倒可得那山水空流的心闲自在。更有甚者,终其一生都在随波逐流,搞的自己身心俱疲却始终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和林嘉谦明确了选择军校后可能面临的舍、得、苦,分析了所有可预知的风险之后,林嘉蔓非常佩服林嘉谦的清醒坚定,她觉得有理想有格局有利他精神的人超酷。一位网络上非常有影响力、言论很有传播力的报志愿老师对报考军校志愿的言论是:他不能说太多,但考生自己一定要想清楚,带着功利心的趁早别去,有为人民服务的觉悟可以。在经过极度严苛的体检和政审筛选之后,在高考志愿报考领域内的意见领袖如此提醒下,最终进入报志愿环节考生的分数之高,排名竞争之激烈林嘉蔓实属没有想到。果然,九五、零零后是有信仰有思想有主见,自信独立有脊梁,顶天立地的一代人。
8月14日,林嘉蔓请假,全家一起送林嘉谦入学。说来也是神奇,信大没有承载历史的古建筑,也没有像TOP级大学一样让人一听就艳羡崇拜的赫赫声名,但是从下车看到校门开始,目光所到之处都能让人从心里生出使命感。迎新广场的布置简洁大气,负责新生报到接待的高年级学生,那真是神姿清爽、意气风发,每个人都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