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猛刺了一刀
61 猛刺了一刀
“苏嬷嬷,下次出宫的时候,让家里人打听打听许内阁大人的动向。另外告诉皇奶奶,让她好好注意自己的身子,最近朝中繁忙,都来不及去请安,帮我告诉皇奶奶,我一切都好,让她放心便是!”司徒轩想了想,依照老太后的聪慧,定然会明白自己如今朝堂上这些动作。
‘大才!’太后在看到承恩送来的奏章,看司徒轩的理政,心底之前的忐忑惊慌,在这段时间从后面看司徒轩监国理政,已经颇有端倪了,这一切都跟自己想象中完全不同,之前太后更多的是想看看司徒轩的意义在里头,至少不要如同二皇子那样激进,和满朝文官对抗,也不要三皇子那样无为而被内阁架空,经历了两位皇子当政造成的影响,老太后觉得自己是知道得一清二楚,可是现在所有的一切却开始变得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了,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老太后百思不得其解,这老四怎么有这么大作为呢,之前也就是看他孝顺,保和堂打理的也不错,没展现出特别的治国才能啊,老太太和苏嬷嬷那里少不得一番叨叨,苏嬷嬷则是一口的夸这轩王爷乃是国之栋梁,是大庆的福气,是太后的福气,连自己老奴才也跟着沾光。老太太想想,莫非真的是老天可怜见的,不愿意司徒家江山三世而亡,如今才出了这么一个中兴的皇子?老太太如何想且不说。
这边大庆光华皇帝二十八年,司徒岩已经出使到了瓦刺部罗,并答应瓦刺的要求,可以吞并喀尔喀鞑靼地盘,大庆配合一起出军,原来瓦刺如今也苦不堪言,西边罗刹国,对他们攻击甚为平凡,其他几个汉国如今势力也不比前元当年,这边如果解决了鞑靼之乱,就可以和大庆携手与罗刹国作战。这些年大庆和瓦刺很少有战事,倒是瓦刺东边是鞑靼,这如今分了家的部落,如同世仇,互相咬个不停,加上西边崛起的长毛子罗刹国,简直让瓦刺腹背受敌,这个时候大庆派出了使团,瓦刺也是欣然答应,这样西线瓦刺就公然也对鞑靼宣战了,主要这些年鞑靼“势力强横,妄自志大”,“一方面不免窥视中原”,一方面希望吞并瓦刺,重现当年蒙古国的辉煌,所以瓦刺对鞑靼多次侵扰的行为很是愤恨。是以此次三王爷带着条约,瓦刺急需的盐巴,药物,粮食过去之后。瓦刺发兵,抢夺多年被鞑靼掠夺走的喀尔喀部,土谢图汗部、车臣部、泽卜尊丹部,巴胡图克图部 ,这五个刚刚被抢走的瓦刺部落,于是鞑靼内部纷纷告急,由于这几个部落刚被鞑靼清洗,如今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瓦刺所过之处,荒无人烟,人口都被拉到前线作战,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瓦刺新仇旧恨一并发作,竟然骑兵三千里,直接打向鞑靼王庭所在,帮司徒轩一个超级的大忙。
与此同时,大皇子处看到军情后,知道也不能耽搁,也开始整顿兵马,进入到对鞑靼东南侧的攻击。次月,大皇子率领尖锐部队,大胜鞑靼□□伞部落,整个部落归降大庆,同时大军进入了距京师仅九百里的乌珠穆沁部落。
后金也终于发兵,司徒轩以皇帝身份登基大庆朝,大集文武官员,决定下诏大军亲征。二十九日,另外三位在京郡王,率先领兵,一部分主动出击延庆,势要拿下张家口,另一路人马支援大同城。一路支援辽东战场。奔赴山海关,热河一线。
司徒轩率领直率卫和天津卫,坐镇京都,随时准备出发。抚远大将军,年羹尧为副将出古北口;内阁大臣,六部尚书,统统入军书等均参赞军务。全国保和堂开始征收粮食,护国寺派出僧兵,前往延庆,途中寻找鞑靼骑兵的漏网之鱼,驰往会合。因大军即将出发,命兵马司,粮草司察核军需器械,粮草管理。严申军纪。
复命贾赦,筹建玻璃厂,让贾赦和佛郎机传教士合作,司徒轩特意召见了,在京都的传教士,先是建议他们合伙做玻璃厂,然后又给了传教士股份,并且允许他们在大庆广开传教之路,拉着教会是不错的,如今这西洋人的教会掌握着不少先进的文明,又派人看紧鸿胪寺,又命小翠,清风,明月,桃三娘等人,飞行各个阵地之间,这个时代还没有进入无线电时代,所以几个善于飞行的妖女,就被司徒轩拿来充当快递员,也是醉了。直接从事那情报传递,飞书之能,这可比信鸽好用多了,关键是信鸽如今不好用,很容易被鞑靼人的苍鹰捕获,造成军情遗漏。
再命贾琏,联系了皇商薛臣,南方收购粮食,又命林如海特批官盐,直送荣国府,由贾琏,贾珠负责,打通了一条从京都到大同,再到瓦刺的通商之路。大量瓦刺的产品也从此重新进入了大庆人的身边。牛羊肉是不可缺的,还有那铜矿,牧民的手工制品羊毛地毯、挂毯;牛皮钱包、皮靴;特别是这些毛毯和皮靴都被司徒轩直接送往了大同,辽东和延庆的前线。
“轩儿,万事小心,注意身子,奶奶知道你努力,也要爱惜自己身体啊。”老太太站在夜以继日忙碌的司徒轩身边,司徒轩连忙站起来,呵斥小太监:该死的小孩子,还有怀济,皇奶奶来了,怎么不吩咐一声。
老太后站在司徒轩面前,眼眶微微有些泛红,轻声嘱咐着:你别怪他们,是我不让他们知道,就和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