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同道中人
小姑娘这个时候看到陈平安先是找了一处临岸地方,好像游鱼多聚集躲藏在这边大青石之下,然后他开始在稍微上游的地方建造一堵“堤坝”,差不多跟李宝瓶个子那么长,全部用溪水里附近的大小石头堆砌而成,依然会有流水穿过石子缝隙往下流淌,陈平安不急于用碎石和沙子堵住缝隙,而是又搭建出一横一竖两条堤坝,最终就像是造出一座小池塘。
陈平安在一旁动作娴熟地给鱼开膛破肚,挤掉内脏,很辛苦地忍住笑,想着还是不要在小姑娘伤口上撒盐比较好。
老人摆摆手道:“你们师门内师徒反目也好,师兄弟手足相残也罢,我可不感兴趣。”
李宝瓶在心里告诉自己,没事没事,年少无知,情有可原的。
杨老头反问道:“不想着破镜重圆,重返巅峰?何况你推崇事功二字,其精髓与我们不是没有相通之处。”
“我上次进山的时候,带了两幅地图,阮师傅说是我们龙泉县的形势图,图上标注为龙须溪,不过从东南流向折为正南方向后,图上的红线逐渐变粗,然后就改名为铁符河了。”
陈平安低头帮她拧了拧裤管的水,“很简单的。”
其实早没了啊。
老人轻轻点头,“崔国师畅所欲言便是。”
李宝瓶使劲点头道:“对啊,我家后院角落有一片紫竹林,据说是我爷爷的爷爷种下的,我爹他们严防死守得很,我一开口说要做鱼竿就被拒绝了,我好不容易才偷偷摸摸剪了一根,用剪刀一点一点磨,累死我了。”
陈平安笑着随口问道:“以前总见你在溪边待着钓鱼,最大钓过多长的鱼?”
“不行!”
“你怎么知道这条小溪叫龙须溪?”
杨老头盘腿而坐,望着那口天井,神色安详。
手里提着三串鱼的李宝瓶赶紧说道:“我来我来。”
小姑娘好不容易才双手抓住那条鱼,义正言辞道:“错了错了,齐先生说过我们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我背篓里只有五本书,所以剩下的需要去书院藏书楼,但是行万里路,也是读书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负笈游学,就是说背着书箱,一边游历大好河山,一边砥砺道德学问,两者不可缺一,要不然就是瘸子走路。”
小姑娘两眼放光,“可以吗?”
李宝瓶啧啧道:“陈平安,你这叫涸泽而渔,哦不对,这是贬义词,应该是釜底抽薪!”
崔瀺讥笑道:“那你来这里,只是看我的笑话吗?”
随着上方那条堤坝近乎严密无缝,无水进入,侧面堤坝也是一样,下游的那道堤坝仅是用来防止游鱼逃窜,所以并没有用上一捧捧溪水沙子来遮掩门户,所以这座“养鱼的池塘”的水位渐渐下降。
陈平安走到她身边坐下,把三串鱼递给她,揉了揉她脑袋,“对啊,所以以后再碰到这种事情,不用这么伤心。”
老人抽着旱烟,一手负后,环顾四周,不去看下场凄惨的少年国师,笑呵呵道:“此地禁制是你崔瀺亲手布置,如今我相当有人破门而入,主人竟然还在呼呼大睡。国师大人,是不是遇上了什么麻烦?需要我搭把手吗?”
小姑娘叹了口气,“你什么都懂,我什么都不懂。”
杨老头望向崔瀺,“说吧,齐静春到底选中陈平安做什么了?”
杨老头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话,“你觉得谁能对我呼来喝去?”
杨老头笑道:“你这么聪明,怎么会输给齐静春?”
就像小姑娘在乡塾求学,
陈平安赶紧起身,快步跑过去,紧张问道:“怎么了?”
崔瀺深呼吸一口气,“劝你一句话,如果在那少年身上有动过手脚,趁早断了吧。”
老人说到这里,摇摇头,“看得见,摸不着,拿不住。”
因为这涉及到他的道心一事。
杨老头问道:“我有些好奇,大骊藩王宋长镜,一个志在武道十一境的武人,你为何跟他如此水火不容?”
李宝瓶那张小脸蛋洋溢着幸福神采,双手紧握拳头,碎碎念念,比坐在石头休息一会儿的陈平安还要紧张。
李宝瓶满头汗水坐在那里,看到陈平安突然脱掉草鞋,卷起裤管就下水去了,约莫是溪水水面宽了许多的缘故,溪水高不过膝盖,能够看到许多青色小鱼四处游曳,灵活异常,多是手掌长短。
陈平安无奈道:“哪有用竹棍子钓鱼的人?咱们这条溪里的鱼其实都不大,鱼竿一粗,你就根本感觉不到它到底是上钩了,还是在蹭鱼饵,它们前几次下嘴,是肯定不会咬住鱼钩的,鱼可不笨,你要是太早甩起鱼竿,肯定钓不到的。钓鱼要做好粗细适中的鱼竿,还分季节时候和晴雨天气,你还得找鱼窝和养鱼窝,鱼钩和鱼饵都有讲究。”
“接着。”陈平安轻轻松松抓住一条青红相间的石板鱼,笑着轻轻抛给小姑娘,看着手忙脚乱的李宝瓶,说道:“你年纪太小,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