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章 巡夜
孙道长突然开怀大笑道:“好嘛,柳七与那曹组也来了,不来则已,一来就凑堆,湛然,你去将两位先生带来这儿,白仙和苏子,果然好大面儿,贫道这玄都观……怎么说来着,晏大爷?”
晏琢答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女冠春晖领命,刚要告辞离去,董画符突然说道:“老观主是亲自出门迎接的苏老夫子,却让湛然姐姐迎接柳曹两人,读书人容易有想法,进门笑嘻嘻,出门骂大街。”
孙道长抚须沉思,觉得董黑炭说得有些道理,“头疼,真是头疼。我这会儿腿脚泛酸,走不动路。”
春晖就有些犹豫,柳曹两人,既然能够从浩然天下联袂飞升远游青冥天下,境界也好,名望也罢,都当得起大玄都观的贵客。
按照董黑炭的说法,若是祖师厚此薄彼,确实有些不妥。按照以往观主老祖的做法,倒也简单,假装不在,一切交由徒子徒孙去头疼。只是今天苏子在场,观主祖师好像就比较处境尴尬了。
此刻大玄都观门外,有一位年轻俊美的白衣青年,腰悬一截折柳,以仙家术法,在纤细柳枝上以词篇铭文无数。
正是在浩然天下山下,与那龙虎山天师齐名的柳七。
凡有妖魔作祟处必有桃木剑,凡有井水处必会唱诵柳七词。
陪都的六部衙门,除了尚书依旧选用稳重老人,其余各部侍郎,全是袁正定这样的青壮官员。
骑龙巷压岁铺子那边,石柔哼唱着一首古蜀国流传下来的残篇歌谣。
天水白仙注定不会说此话,眉山苏子先前就与两人在诗余福地见过面,诗词唱和颇多,苏子吹笛饮酒,乘月而归。应该也不会有此语,难不成真是他们“误会”了孙道长?
黑衣男子玩笑道:“不管见不见我们,我反正都是要去与老观主嘘寒问暖的。”
这个刘羡阳独自守着山外的铁匠铺子,闲是真闲,除了坐在檐下竹椅打盹之外,就经常蹲在龙须河畔,怀揣着大兜树叶,一一丢入水中,看那叶叶小舟,随水飘荡远去。经常一个人在那岸边,先打一通虎虎生威的王八拳,再大喝几声,使劲跺脚,咋咋呼呼扯几句脚底一声雷、飞雨过江来之类的,装模作样一手掐剑诀,另外一手搭住手腕,一本正经默念几句急急如律令,将那漂浮水面上的树叶,一一竖立而起,拽几句类似一叶飞来浪细生的书上酸文。
苏子笑道:“一个年轻外乡人,在最是排外的剑气长城,能够担任隐官?光凭文圣一脉关门弟子的身份,应该不做成此事。”
孩子突然将那本文人笔记横移几寸,伸手抵住书页,石柔转头一看,是书上前贤的一句话。
皇祐五年,浩然柳七,辞高去远,浅斟低唱,相忘江湖。
杨家药铺。
大玄都观今天比较出奇,竟然连门房都没有一个,就这样将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晾在了门外大街上。
董画符想了想,说道:“马屁飞起,关键是真诚。白先生的诗,柳七的词,曹组的丹青,苏子的笔墨,老观主的钤印,一个都逃不掉。”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复能来。
曹耕心以心声说道:“关于你和你朋友的本命瓷,有些新眉目了。”
天下词牌总计将近九百个,白衣青年一人便首创一百四十余个,为后世词人开辟道路极多,在这件事上,便是苏子都无法与他媲美。
晏琢则与董画符心声言语道:“陈平安要是在这儿?”
白也点点头,“就只剩下陈平安一人,担任剑气长城隐官,这些年一直留在那边。”
刘羡阳点点头,抿了一口酒,“欠你一个人情。”
阮秀微微一笑,下筷不慢。
杨老头说道:“阮秀跟你不一样,她来不来都一样。”
白也以心声询问,“苏子是要与柳曹一起返回家乡?”
如今小镇愈发商贾繁华,石柔喜欢买些文人笔札、志怪小说,用来打发光阴,一摞摞都整齐搁在柜台里边,偶尔小阿瞒会翻看几页。
说到晚辈二字,大髯青衫、竹杖芒鞋的眉山苏子,看着身边这个虎头帽孩子,老夫子有些不遮掩的笑意。
————
今天铺子生意一般,石柔和阿瞒一起各看各书,孩子站在小板凳上,还需要踮起脚跟才行。
白也点头道:“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子此次返乡,确是一篇好文。”
董画符翻了个白眼。
到底是交由她去待客柳曹二人,还是观主老人家你亲自出门迎接?
云雾茫茫,缭绕整座铺子,便是如今的崔瀺,都无法窥探此地。
刘羡阳屁颠屁颠一路小跑过去,曹督造弯腰捡起一只搁在脚边的酒壶,本就是留给刘羡阳的,轻轻抛去,笑道:“再晚一刻钟出现,我就要不告而别了。”
而且陪都诸司,权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