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贞观长安小坊正 > 第635章 李靖薨

第635章 李靖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万年县平康坊,卫国公府。

白幡处处,麻衣竹杖。

七十九岁的卫国公李靖薨,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景武”,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

由义而济、耆意大虑、布义行刚为景;

刚疆直理、威疆敌德、克定祸乱为武。

两个上谥组合在一起,还是上谥。

李靖长子、流于苏州的李德謇承袭爵位,葬礼由次子李德奖扶棺而哭。

李靖手足李客师相助治丧,从弟李乾祐亦出了许多力。

大唐军事造诣最高二人之一,辞世。

李靖辞世,就连莒国公唐俭都默然无语。

想骂两句吧,骂不出来了。

人死账消吧。

范铮不惮以恶意揣测一下,贞观天子此时应是惋惜与释然并存吧。

李靖虽不结党,奈何在军中威望太盛,也就贞观天子能与其并驾齐驱。

若贞观天子离世,李靖有意左右一下朝政,他的旧部如萨孤吴仁、苏定方等会不会相从?

不要用年迈来说事,有些人越老看得越通透,有些人越老越贪。

从李靖阖门自守数年来看,应是没这可能,可帝王心术谁能了然?

“卫景武国公走了,朕也就在这数月了。”

只余贞观天子与太子的两仪殿内,发色枯白的李世民浅酌春暴酒,皮肉渐渐松弛的面颊上绽放出一丝得意。

药师(李靖字)啊,这一场生命的交锋,却是朕胜你一子!

李世民与李靖从未在战场正面交锋过,论战绩亦相当。

骄傲的天可汗绝不承认,东征高句丽的战绩,不如李靖破突厥、擒颉利可汗!

老顽童便是如此,执着点外人根本看不透。

李靖与自己辞世后,舅兄长孙无忌、英国公李世勣对大唐与太子素来忠贞,当保无虞。

太子垂眉,声音微弱:“臣……唯愿陛下万寿。”

贞观天子洒脱一笑:“古往今来,谁能万寿,哪个不死?朕引以为傲的,是兵锋无敌、是国泰民安,如今时日无多,这一副担子,可以顺利地交到你肩头了。”

“放心,你非刘据,朕亦非汉武。”

太子苦笑一声。

自己非刘据,当是刘弗陵?

九泉之下的李承乾哼了一声,刘据的角色他庶人承乾领了。

李靖与李世民,认真算起来是一种奇妙的平衡,没有谁的才华独领风骚。

“唯数年之内,政倚元舅,军仰英国公,羽翼不丰不可妄为。”

“若有闲,感业寺中当祭拜一二。”

“郧乡县,纵日后再孺慕,亦不可召回。”

理论上,太子若登基,应称长孙无忌元舅。

至于感业寺,太子眼现迷茫,不懂。

本朝安置过世帝王之无子嫔妃之所,正常说来,不是尽可能敬而远之么?

虽说本朝胡汉之风相融,这也融得太彻底了吧?

最后一句,情理太子都懂,可人之常情啊!

张阿难弓着身子,缓缓从殿外而来。

“陛下、殿下,外头绵绵细雨。”

太子淡淡应了一声,贞观天子却眉飞色舞:“这天,终于怜我大唐子民了么?”

半年了,这一场雨才降临关中大地。

再完善的水利设施,也不及“风调雨顺”四个字。

太子虽受过不少委屈,却少见民间疾苦,未如贞观天子感触深刻。

雨滴在殿外嘀嗒落下,撞上一块块石板,碎成更细小的水滴,融入干涸的泥土中。

滴滴雨水,洗净松柏叶上厚厚的尘埃,苍翠之色终显。

“另,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遣使入朝,请朝廷调停他与瑶池都督、左骁卫将军、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之争。”

这一段史书的记载出现偏差,《旧唐书·太宗本纪》记录为肆叶护可汗,《旧唐书·突厥下》记录此时在位的为乙毗射匮可汗。

肆叶护可汗有其人,不过在贞观七年之前就败逃而亡了。

贞观天子斜睨太子,颇有考校之意。

太子沉思了一阵,走到舆图面前:“乙毗射匮可汗此举,恐难抵挡阿史那贺鲁攻势,故请调停。”

“当令安西都护府着一刀笔吏,至瑶池都督府告知阿史那贺鲁。”

贞观天子笑容温和。

太子此举,颇有几分城府了。

乙毗射匮可汗阻挠大唐安西都护府扩建,并暗中出兵,致使

草原上的势力更迭,有时候比入洞房还快,阿史那贺鲁借大唐之势立稳脚跟之后,倒向他的除了原先的五咄陆,五弩失毕也与他眉来眼去,处月部、处密部更无选择的余地。

没办法,这两部毗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