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吹牛皮
公廨钱制度,在雍州同样存在。
九名捉钱令史,本钱五十贯,月回利四贯,足额一年补官。
不是高利贷,就是卖官。
然而,对于他州、诸司很重要的公廨钱,对雍州却无足轻重。
雍州为天下
鸡肋。
纵然李世民再是明君,也不能否认,这是弊政,根深蒂固的弊政。
可雍州想一举革除这弊政,哪怕只是在雍州这一亩三分地上,贞观天子也不敢让范铮实施。
牵一发而动全身;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雍州有范铮在,能挣钱弥补公廨钱的窟窿,其他州、司怎么办?
效仿范铮,势必招致诸司反弹,而且是强力反弹!
诸司官人不禁要问,凭什么我们的官厨,就这么没了!
福利这种东西,如果起初就没有,那一定不会有任何怨念。
可是,起初有的,你要活生生削减,就是再老实的吏员也得跳脚。
这不欺负老实人么?
再贪婪的官员,只要他为下头的官人谋了福利,在朝廷、庶民眼中再该死,官人们也得记着他的好。
“说说其他想法吧。”制止了范铮的冒进,李世民眼皮跳了跳。
范铮开始往大里吹。
不会吹牛皮的官,不是个好官。
“此举,是为大唐将毗邻边陲的突厥人收心。若突厥人因此受益,势必努力维持大唐北方疆域安宁。”
这倒是实话,谁想在这时候寇边,你也得问问定襄都督府的阿德州、执失州、拔延州、苏农州答不答应。
若大唐关闭互市,他们要的盐铁、粮食、茶叶,你给?
他们的羊毛卖不出去,伱买?
相互间因此刀兵相见很正常,大唐也不必在北面太过于费心。
太子频频颔首,这一点他勉强想到些,并不透彻。
“羊毛获利了,谁还愿意辛辛苦苦牧马啊!”
范铮漫不经心的话,让贞观天子与太子沉思。
好像哪里不对?
捋一捋啊,马少了,突厥人就减少了机动能力,对大唐边塞来说,威胁锐减。
好事不是?
好像也不对,突厥的马少了,大唐越骑所需战马,获取不是就困难了?
太仆寺陇右诸牧监是有数十万马匹,可粗马占了多数啊!
细马的比例本就不高,要留配种的、要留上好敦马,每年能供应的马匹有限。
没法,大唐总兵力约六十万,近三成越骑,战马就得有十八万匹。
就这,还只是算一人一马的。
纵然不用年年换马,十年换一匹总要吧?
这还是隋唐大量钉马掌、战马损失比例减少的状况下了。
注意,战马必须是上好的细马,不是普通的乘马,更非驮马、挽马!
耗费巨大成本建立安西都护府,除了丝绸之路的巨大利益,还有马源补充的需要!
大唐可以倚仗步兵团取胜,却不能失去越骑的机动灵活、强势破阵。
太子的眼神有点复杂,真不知道该如何评说此事。
贞观天子靠在小玉辇上,一声轻笑:“应该不止吧?范卿做事,一向有后手。”
这话,味道有点怪啊!
范铮笑了:“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定襄都督府得利,草原诸部自当效仿,马少难再行寇窃之事不说,羊多了,游牧的范围难免固定。”
游牧民族难打的一点就是逐水草而居,这一代的大唐将领倒熟悉他们的生存方式,下一代、再下一代呢?
羊养多了,迁徙的速度自然快不了,难免圈地而居,毕竟羊这生物,确实没有牛马走得远。
游牧,失去了游,威胁性大减。
“但是,大唐一直出钱养着他们?”
好吧,贞观天子抠抠搜搜的毛病又犯了,毕竟是穷惯了的人。
“哪能啊!脏兮兮的毡都能赚钱,没道理我们弄出香、细的织物就不值钱。”
顺带提一句,大唐并非没有制毡技艺,原州、夏州厥赋白毡,贝州厥赋古毡,洮州毛毼,凉州毼布,工艺差距都不是太大。
“倒是宫教博士的出现提醒了我一点,可以将中原自古以来的传说、典籍故事、优美风景编入毡与毼中,未必不能让织物倒贩拂菻诸地。”
“我们对异域风情感兴趣,异域对大唐的风情也会感兴趣。”
想想一群高鼻深目的罗马人,摇头晃脑地赞美“卧冰求鲤”的神话故事,画面一定很美。
太子抬头一笑:“若将大唐开国时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的艰辛织入其中,是否能广为流传?”
“若将陛下当年执三石弓、为大唐射杀出一条路的雄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