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章 美丽的新疆好地方 遥远的西部故事多
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
十二年后,我从喀喇昆仑山上下来,就被调到部队在喀什这座神奇诱人的城市里,我在这里呆了七年多,比较了解这里的基本情况:
喀什是祖国最西部的一座边陲城市,全称“喀什噶尔”,古称疏勒,是唐代著名的“安西四镇”之一。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五,民族特色浓郁,享有“新疆特色”的美誉。喀什与周边八国接壤或毗邻,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这里是维吾尔族文化的发祥地,市中心的艾提尕尔清真寺、千古传奇的香妃墓、独居别样的高台民居、融纳好几万人的大巴扎等,历史文化遗产享誉国内外,奇特的高台民居,迷宫式的古老街巷,是维吾尔族人民建筑文化的集体荟萃。
我们的车队从喀什市中心穿行而过,东方红百货大楼前的广场旁就是艾提尕尔清真寺,这是一座具有喀什民族风情的古建筑。
相传,霍加后裔中有一个叫伊帕尔汗的女子,她是乾隆皇帝的爱妃,由于她身上散发出一种浓郁的沙枣花香,人们便称她为香妃,香妃死后由其嫂苏德香将其护送回喀什,葬于喀什市东郊5公里的浩罕村,阿帕霍加墓内。这儿是一座典型的古建筑群。因而,人们又将这座陵墓称作“香妃墓”。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喀什北端宽阔的原野上是居住着已有600多年历史的高台民族聚住群,这里房连房,楼连楼,层层叠叠的土房高出五六十米,长达二公里。喀什除百货大楼外有很多巴扎(街道、集市的意思),每一条街侧重卖一种商品,如花帽一条街;皮鞋一条街;布匹一条街;首饰一条街;衣服一条街等等。
最大的巴扎就是东北角的吐曼河东岸的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我们习惯称为农业特点的大巴扎。每逢礼拜天,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人数多达十万人。达几公里方圆的商贸市场上,各种土特产、手工艺品、瓜果蔬菜、生产资料、日用百货应有尽有,是汇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俗风情最集中、最浓郁的繁华宝地。
享誉世界的《突厥语大词典》是一部用阿拉伯语注释突厥语词的词典,是中世纪维吾尔族文化的经典,是维吾尔人民对华夏文化的突出贡献。
《福尔智慧》和《十二姆卡木》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俗风情、奇特的自然风光,使喀什成为世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喀什还是“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是中道、南道的交汇处,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2100多年。在汉朝时期,这里为疏勒的国土,曾经飘扬过张骞出使西域的旗帜。
这条道路上是“丝绸之路”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喀什为大本营,在亚欧大陆东方文化的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大唐盛世时期,曾经留下唐僧西天取经(玄奘西域)的脚印;也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的驻地。
早在十五世纪时期,海路通商还未开通之前,喀什就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南道、中道的交汇点,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通商的要道。
喀什历史渊远流长,一直是客商云集,享誉中外的国际商埠重镇,曾呈现出“货如云屯,人如蜂聚”的繁荣景象,是东西方文明在这里融合沉积的文化魅力,被誉为“东方开罗”。现在喀什老城的高台民居,保留了西域丝绸之路的活体记忆,展现了一幅幅维吾尔族民间生活的历史长卷。
现在的喀什是中共喀什地委、行署和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的司令部、喀什军分区等党政机关的所在地,是西部南疆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地处中国通往中亚、南亚、西亚和欧洲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上,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14、入营房
喀什市的西南十几公里,便是新疆维吾尔的乐器之乡——疏附县。这里制作的乐器品种多、形状美、音质亮,富有浓郁的西域风格。其种类有弹拨尔、都塔尔、热瓦甫、达普(手鼓)、纳格拉、萨巴依、考木孜、艾介克、冬不拉等,都出自喀什地区的大巴札。
出了喀什市向南几公里就是疏勒县,这儿便是南疆军区“司、政、后”机关的所在地。疏勒县全境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草木饶衍,农副产品和土特产丰富,是全疆主要农作物的粮食、棉花、油料和瓜果之乡的产地之一;水果主要有苹果、杏、桃、瓜、石榴等;名贵药材出产甘草、枸杞、麻黄、红花等。
我们的车队又行驶了一天,前面就是莎车县城。排长说:“我们的营房就在这个县城里。车队很快就要进入我们的营房里。”
他又向我们介绍莎车县的基本情况说:“莎车县是南疆的一个大县,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叶尔羌汗国故地,是维吾尔12木卡姆的故乡,是中国.巴达姆之乡。”
正说话间,我们在军上看见当地军民一街两行,早已长长地站满街道两旁,张灯结彩,夹道欢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