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见到了项颢
无论什么时候,贼匪肯定没有好人。
这点崔榕十分确定。
最简单的一个逻辑。
贼匪,不事生产。
可他们要活着,就得吃饭穿衣。
自给自足?
不可能的。
那就只剩下抢劫他人赖以生存的粮食财物。
别人肯定不愿意呀!
杀戮,就随之而来。
所以,符合现代人道德标准,不滥杀无辜的贼匪,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他们也不过是一群抢夺他人活命资源的强盗罢了。
即便其中有一些,或许是官逼民反,聚义而来,做了点劫富济贫的事,也是罪孽难逃。
当然,以现代人的道德看待这时代,艰难挣命的人,就像用未来的剑杀现在的人一样,不仅可笑,而且荒唐。
但是若身处其中,崔榕还是不想自己身处那样贼窝。
更何况,现在还是乱世。
太平年月的贼匪,其实还能好过点,甚至有条件过普通的生活。
不用经历太多的杀戮。
盛世之时,人们的活路还多一点点。
如此一来由于各种原因落草为寇的人就少了。
于是这当了贼的,可抢劫的目标也就能多些。
这情形,就如同草原上狼少羊多的年景。
在官府力所不及的深山里藏着,偶尔跑出来抢劫,就能过得不错。
至少头目们过得还行。
小喽啰们则是该吃不饱还是吃不饱,只有抢东西之前,和抢到东西以后才能吃点好的。
这和大军开拔前和打了胜仗,才有大鱼大肉的犒劳是一个道理。
可见很多地方,逻辑都是相通的。
因为整个大汉的生活水平就这样,乡下的小地主,一个月也吃不了几次荤腥。
然后呢,这些坐地的山寨,若是头目有点头脑的,几十年下来,有了稳固的财源,再讲究个不吃窝边草,慢慢还能洗白。
兴许改头换面就成了一方士绅。
在皇权不下乡的封建时代,一个村里的老百姓,为了点钱财,杀了行商的事情,屡见不鲜。
权贵富户打死人命,强男霸女,更是家常便饭。
一个血脉宗族的还有吃绝户呢。
卖儿卖女,典当妻子,逼死爹娘,也时有发生。
大家的道德标准都不高,对贼匪的容忍就高了。
如果不是乱世,崔榕感觉要是到了这样的贼匪山寨,无论是想办法把山寨里的贼匪们卖给官府,换个安身之地。
还是帮着贼匪换个身份活着,以此在大汉立足,都是不错的选择。
有了贼匪或者官府的赏赐庇护,她也不用担心,自己一个弱女子会被当地恶人欺负。
遇上想吃绝户的,咱还能反杀。
可惜,现在是乱世。
乱世,就更糟糕了。
朝廷里面动乱不断,各地狼烟四起,颇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意思。
朝廷说了算的时候,多少还有个秩序,虽然纰漏百出,对有些强者未必有制衡作用,但对弱者多少有点保护。
普通百姓还能有所依仗。
如果是开国不久和鼎盛时期,老百姓日子还能更好过一点。
可是现在这下好,朝廷说了不算了。
所有人都失去了约束。
尤其是大汉的这个乱世。
有一样东西,使得这个乱世更加的残酷。
晦气。
这东西比以往的旱灾洪灾蝗灾还要可怕。
它直接使得很多田地没办法耕种,种下去的种子根本长不出粮食。
而且持续了很多年,还一直在蔓延。
只有读过书有才气的读书人,能以书写诗词焚烧出青烟,和武道高手能以强大的气血,这两种方式驱散一定范围内的晦气。
除此之外,就是风雨雷电这样的天地之威,能对晦气有所驱赶了。
所以拥有读书人和武道中人的势力,开始崛起。
日子过不下去的老百姓,不是当了流民,就是参加了起义军,剩下的就跑到山里当贼来了。
乱世无净土。
知道自己落入贼窝的崔榕,其实第一个念头是逃跑。
可是当她对这个世界有所了解,就马上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能跑。
先不说能不能跑掉,就算她侥幸能出去,说不定下一刻,就会出现在谁家的大锅里。
她并不想吓唬自己,但理智告诉她,这是很有可能的。
还有一个问题,跑出去了,又该去哪里?
永平府目前还在官府的势力范围内,驻守此地的将军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