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4章 崇平帝:这子钰功劳立得也太快了(
休,世袭罔替,绝不会因为一场大败就除爵!
王夫人:“……”
王夫人迟疑了下,说道:“京里最近倒是都在传,珩哥儿他在西北用兵似乎不太顺当。”
庞士朗则是双腿发软,面色苍白,更是一阵阵后怕。
但当时岳讬不取此策,其实还是受了多尔济的左右,不想丢下海晏以及青海周围的部族,而且知道根本对付不了京营大军。
贾母瞥了一眼王夫人,闭上眼眸,说道:“都是外面人胡说,不用理会。”
贾母觑开一线眯起的苍老眼眸,问道:“什么事儿。”
“噼里啪啦……”
经此一事,科道言官可谓大受打击,这么多少人相请,结果没有多久,捷报就传将过来,一众言官甚至都有些心灰意冷。
而杭敏以及石澍等人也在心头暗暗佩服这等机谋。
以察哈尔蒙古分化、拉拢青海蒙古部族,威胁藏地,以关西七卫移民实边,收复西域。
而庞士朗此刻跪在地上,刚刚递过军报给一旁的礼部侍郎柳政,忽而心神一凛,抬眸之间,却被天子一眼瞥过,浑身冰寒,手足冰凉不胜。
正在阅览书籍,似乎沉浸在
“祖上有开国定鼎之功,烨儿的爵位不会出事儿的。”南安太妃毕竟年纪大了,阖上书卷,心头喃喃说道。
可以说,元春至今未婚,已经成了王夫人的一块儿心病,时不时都会想起。
因为……
崇平帝道:“施卿所言在理,子钰已有通盘筹划,奏疏中提及,可能会让察哈尔蒙古收复部分蒙古番人兵丁,以安抚青海等地,抵御藏地的和硕特蒙古。”
说着,打发了一个婢女向着外间打听。
这就是帝王……
可见,上次都是听了尔等文臣的蛊惑啊!
毕竟如此之多的文臣,大凡国之圣君,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崇平帝也不能一意孤行不是……
薛姨妈笑道:“老太太说的是。”
而此刻神京城中正值一片欢腾之中,军民欢庆,鞭炮齐鸣。
人地之论,当真是振聋发聩,如黄钟大吕。
自从宝丫头和那位珩大爷的亲事定下以后,是愈发得了意,想来这会儿正想着请封诰命夫人的事儿吧。
“如是普通人,这样的功劳,怎么也得升个一等侯,珩哥儿已经是三等国公,这次差不多能升个一等国公吧,当然也看后面的功劳,这才是首战告捷。”贾母笑意吟吟地说道,倒也乐得薛姨妈询问。
老太太什么意思?还有刚才那一眼,然后就闭上了眼,究竟是什么意思?
贾母道:“这以往都多少回了,这等事儿从来都是听风就是雨,珩哥儿别的事或许不好说,但这打仗的事儿啊,我们都不用操心。”
纵然娶媳妇,办喜事儿,也不会在她们府前嘈杂。
可以说,胜利是治愈一切的良药,而且后续用兵要少了许多争执。
那婢女说道:“说是这一战歼灭了五万蒙古精锐,活捉了女真的一位大人物,好像叫岳託。”
军机处的众臣,也纷纷出班,朝着那中年帝王纷纷行礼禀告说道。
南安太妃在心底给自己暗暗鼓劲儿。
说到最后,这位中年帝王仍有些心头唏嘘不已。
贾政则是面带喜色,步伐轻快,急切想将西北大捷的好消息带回家中,给贾母分享。
王夫人平息了心头的一丝嫉妒,捏了捏佛珠,心头暗道,如果不是大丫头被那位珩大爷带出了宫,大丫头也不会现在终身还没有着落。
打赢,又是打赢……
虽然黑锅完全甩不完,但甩一部分就已经足够了。
庞士朗手中拿着军报,
贾政就将含元殿中的议事给贾母叙说了一下,感慨道:“母亲,朝中文官因为子钰顿兵不前,颇有疑虑,幸在捷报及时传来,否则还不知酿出多少事端来。”
南安太妃白净面皮跳动了下,问着一旁的罗氏皱眉说道:“外面儿是怎么回事儿?哪家娶媳妇儿的吗?”
念及此处,语气欣然几分,说道:“诸卿,西北之事至此方定,先散朝吧。”
薛姨妈在一旁正自幻想时间,闻听贾政此言,回转过神,也若有所思,最终暗暗点头。
殿中群臣闻言,倒是一时无言,主要刚刚经历那么一遭儿,不知如何奏对。
另一边儿,荣国府,荣庆堂
贾母侧躺在一张铺就着软褥的罗汉床上,头上偎着靠枕,正在由鸳鸯、琥珀、翡翠几个丫鬟捏着肩头,下首的绣墩上坐着薛姨妈、王夫人陪着贾母叙话。
齐昆面色一肃,拱手道:“户部最近正在加紧筹措粮秣,还望圣上放心。”
殿中群臣面色微动,听着那位中年帝王所言,心绪更为复杂。
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