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事情定下来了再告诉你,不过现在你知道了也无妨,也能做一些安排。
这段时间我已经正在处理前些年在这里的一些旧事,桐哥儿的教书先生也准备到了京城再行商议,现下先跟着我学习,此事不用担心。既然贾母提到此事,我的意思是要谨慎行事,去了京城也要给岳母大人提醒一下。”
不过,他们也应该知道呀,到底是在天子脚下,消息比较灵通。
不像我们这天高路远的,有些消息根本不知道,有时候知道了,也已经尘埃落定,无法挽回了。
现在也不知道他们府里具体是什么情况,不过到底是姻亲,总要相互照应着,先给夫人说些,具体相关事宜,等到京,见了面再详细谈谈。
谈话结束后,二人也久久不能平静,只是现在也多思无疑,还要多多去打听京城的消息。
“还有一件事,夫人,差点也忘了,咱们要是快去京城了,还得再回祖籍一趟,把一些事情也都交代了,以后可能就长待京城了。”
“嗯嗯,好的,那过段时间,老爷有空了,就带着桐哥儿一起吧,我和黛玉在家收拾收拾。”
“多带些护卫。”
贾敏想着要重拾以前的一些手帕交,到京城后要举办一些宴会,尽快的融入其中,这些琐碎事也都挺忙得,而且去祖籍他们两个就可以了。
林如海则想着要联系在京城中的一些同年,还有这些年在官场上的人情关系,看看那块岗位有缺,能不能把他调过去,最好也在朝堂上说些话,影响一下陛下的决定。
不能升职也行,最好是一些闲职部门,远离一些纷争,正处于皇位交替的时候,可不能从一个火坑调到另一个火坑里。
林如海是正经科举出身的,又出身列侯,讲究的就是一个清贵,先是探花,再升为兰台寺大夫,后又被今上钦点为巡盐御史,负责监察盐政,纠举不法之事,本身便是极有才能之人。
要不当初也不会被贾老太爷看重,把贾敏,这个最小的女儿许配给要外放的他。
要知道结姻亲当然都希望子女能离得近点,也能照看得上,不然要是受欺负了,告状也跑不回来,人离乡贱,离得远了,只能过节多送些礼表表心意,血脉关系没断,只是到底不是很亲近了。
而且这去世的时候也看不到最后一眼,只能匆匆参加个葬礼,到底是个遗憾。
秋风送爽。
前段时间得忙碌已经过去,户部尚书夏大人,也就是林如海的同年来信了,这是很亲近的关系,入朝为官这些年也都没有断了往来。
他们家的孩子不少,两个嫡子,一个嫡女,庶子女也有三个,
老大叫夏英(“英”有美好的意思,也意指似玉的美石,读来响亮大气,希望以后能够光明磊落、卓尔不群,成长为有才能的人)。
老二叫夏荣,(“荣”字有茂盛、兴盛的意思,希望以后能够建功立业,功勋卓着、名扬四海。)
小女儿叫夏若沁。(若沁名字寓意有趣、多才多艺、体贴,也寓意秉性温和,聪明灵慧。)
信上说时局紧张,不过经过走动,发现太常寺卿有很大的机会,也需要林如海也多多关注使劲,谋取圣意。
这已经是个好消息了,林如海得到这个消息后,和幕僚商讨制定详细计划后,亲笔书信,便使亲信前往京城,拜托恩师张大学士,在御前为自己回旋一下。
张大学士前段时间得了信后,便也一直注意着呢,虽然还没收到林如海的这封信。但这恰好有个时机,就权宜行事了,自己的徒弟上一封信在他看来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只是没有说白。
第二日一大早,张大学士便约同由西华门递牌子进大内觐见皇上。
二人联袂由隆宗门进天街,穿永巷不远,早见李公公已候在垂花门口,门口还跪着两个文官准备候见。
李公公见他们来,忙迎上来,说道:“我在这专候着你们二位呢!万岁爷一夜没好睡,方才几位上书房大臣都进去请安了,听说三王爷殁了,万岁很不高兴高兴。二位大人多劝着主子些儿。”
两人顿时愣住了,本来想好的事也无法说出口了,这三王爷是皇上庶母的孩子,由于身体病弱,也没有争权的想法,。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与皇上情分非比寻常,说一声去了便没了,乍然听见,很难相信这噩耗是真的,两人对视一眼,心里都空茫茫的,但此时此刻,不能哭,更不能多谈,只得先跟随李公公朝内走去。
两个人恍恍惚惚进了养心殿东暖阁,看见佟大学士和马大学士也都跪在黄垫子上。
皇上脸色苍白,歪在靠垫喝着参汤,后面两个丫鬟在旁捏肩放松肌肉,正和内务府宫总管太监说话:“你们和礼部也都好好商量一下,一应事宜以往也都有备案,把这事尽快拿出个章程来,让三王爷入土为安就是你的本分!”
......
处理完大臣们上书的一些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