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灵果
一晃十年岁月过去,掉在悬崖边上雪白的石头竟开始消融,又过了十年,悬崖边上那块凸出的上丰下锐的石头渐渐变成绿色,而在这块石头顶部长出一株通体赤红的幼苗。
青龙山位于罗霄山脉中段,最高处有五六百丈高,山峻峭陡险连绵起伏上百里,横跨吉州衡州两个地方。
山上古木郁郁葱葱,时有奇花异草点缀山头。
在这群山中散落十几个村庄,这些村庄通过一条曲曲折折的山路连接起来。
柳家村就是其中一个村子。
柳家村四面都是陡峭的山头,在青龙山这些村庄中离吉州最近。
村旁一条小溪从西向东流过,然后从山沟沟中蜿蜒流出去。
河水是青龙山上石头缝中流下的水在山脚下汇集成,终年清澈见底,冬暖夏凉。
当时衡州境内出产的茶叶和吉州境内出产的瓷器都很有名。
连通吉州和衡州的山路虽然是羊肠小道崎岖难走,运送不了大批货物,但是相比绕道可以少走一半的路程,很适合附近一些做小买卖的村民走。
柳道麟就属于这些人中的一个,柳家有祖上流传下来大约十几亩的水稻地,还有约三亩的果树园,果园里面栽了些桃,梨,李,柚子等果树。
每年的田园收成除去开支还有结余加上柳道麟做小商贩赚的钱,十几年积累家里居然小富起来。
四月是柳家村杜鹃花盛开的时候,柳家村的杜鹃花有红白两种,花开时候满山红白相间,非常好看!
村上小孩子这个时候都会跑到山上采花,拿回来插在瓶中装饰房间。
只是今年天公不作美,春节之后大部分日子天空不是灰蒙蒙的,就是雨水不断,进入四月后天气还突然骤冷。
山上的杜鹃花在雨水的漂打下十分零落了九分。
就连村里辈分最高活了八十多岁柳老太爷也说自从自己记事以来,从来没有遇见这种情况。
“这不是一个好兆头!”柳老太爷拄着拐杖在路上蹒跚行走逢人便说道。
今天的天气依旧糟糕。
柳无傲已经十岁。乡下小孩风雨里长大,跟野马似的,在家里待不住,总喜欢到外面去玩。
看到雨停了下来,小孩子们异口同声说要去放牛,然后一窝蜂跑出家门。
他们把牛赶到山脚下的草地上让它们自己吃草,自己则跑到山上拔竹笋摘野果。
快到中午时天空又下起了雨,他们才下山回家。
母亲正在厨房忙午饭,柳无傲便在大厅玩耍。
父亲柳道麟站在大门口皱着眉头望着外面的天空,想起早上遇见柳老太爷说的话,自言自语道:“往年这个时候都在插秧了。”
突然外面传来了笃笃木鱼的声音。
柳无傲转头对父亲大声喊道:“爹,那和尚又来骗吃了!”
“胡说,快去开门!”柳道麟训斥儿子一句。
柳无傲冒着细雨不情愿的跑到院子里面去开门。
门口站着一个腰圆背厚,阔口大脸的和尚,一身灰旧的袈裟,手上拿着木鱼和饶拔。
和尚看见院门打开,咧开大口嘿嘿一笑:“小施主,真是有缘啊!我们又见面了。”
柳无傲撇撇嘴,一脸鄙夷答道:“不是又见,是天天见。”
和尚也不在意柳无傲的话里带刺,呵呵一笑就自顾自的走进院子里去。
柳无傲跟在后面一肚子的不乐意,心想父亲好心没好报招个无赖酒肉和尚到家里。
原来去年快过年时候,村上突然来个一个衣衫褴褛的和尚,住在村西头的那座破土地庙中。
阴雨连绵让本来冷的天气更加寒冷透骨,土地庙中又是漏风又是漏雨,根本就不适合住人。
父亲做完生意回家路过村西土地庙碰到和尚,询问得知他法号不嗔,云游到此。
不嗔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父亲看了心中不觉起了恻隐之心,就把他带回家,将果园中的一间原本放农具杂物的草房收拾干净,搬了一些日用家具过去,让和尚住在那里。
过了几天父亲还给他置办两套换洗的袈裟,可是从来没见他穿过。
每日三餐和尚过来这边一起吃饭。
这和尚一点不守佛门清规戒律,每日不但早晚功课不做,而且喝酒吃肉样样不落。
柳无傲开始以为和尚吃个十天半月就会走了,结果每天一日三餐一直吃到现在一点走的意思也没有。
父亲原本就斋僧敬道,所以供和尚吃喝一点怨言没有,反而认为这是在行善积德。
柳无傲可却不给和尚好脸色看,不过不嗔和尚脸皮也真厚,一点不以为意,反而嘻嘻哈哈有事没事逗虎头虎脑的柳无傲玩。
跟往常一样,柳无傲迅速把碗里面的饭扒拉完,跟父母打了声招呼,就跑出去了。
这一次他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