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琉璃?玻璃
此时的叶骏已经和叶仁吃过了午饭。将叶仁打发走,叶骏又陷入了再一次的沉思中。
想要将康国公和他的党羽都清除掉,光凭借黑火药和金矿是不够的。黑火药的产量取决于纳兰旬邑的管理和人员配置,但规模一定不会很大,因为要涉及保密。而金矿,那就更是有定量的东西了。而且以现在的开采技术,进度会很慢。从后世来的人,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所以,他要拿出一种能在商业上疯狂吸金的东西,而且最好能打击到上官家的产业。没有什么兵士、武器是不用钱的,更何况他们还有暗探营。培养这种专业的像特种兵一样的人,那根本就是拿银子砸出来的。
叶骏一样一样的想着,突然,他想起了前几天上官凌云拿出来的奖品。
呵呵,有了。叶骏想到了那只琉璃杯。
既然上官凌云是当做上官家的宝物拿上来的,那自然就是在这个时代极其昂贵的东西喽。但在后世,随着西方玻璃制造工艺自明清传入以来,谁还分得清楚玻璃和琉璃的区别?
其实华夏古代就有琉璃生产工艺,那是在青铜冶炼技术中偶然发现的。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因此,至少流传到汉代,琉璃器并不是什么稀有物品。只是以当时的工艺,并不能制造出完全透明的琉璃,含有多种杂质。直到明清时期,西方的玻璃生产工艺流传到东方。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
叶骏进入空间,找了找相关的古籍。公元前16世纪,埃及人的玻璃工艺已经达到很高的成就。主要原料就是遍地的沙子,适当加入盐碱湖中的碳酸钠,以及石灰岩煅烧出的氧化钙。中世纪盛期,德国的玻璃工艺开始出现重要的革新:北方人用草木灰中的碳酸钾代替了天然碱中的碳酸钠,使玻璃成本大幅下降。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将玻璃烧至半熔融,用一根铁管吹成空泡,不断旋转,巧妙利用重力塑造出各种形态;当然也可以在预制的模具里吹玻璃,制造纹理复杂的表面;抑或两者结合,千变万化。
叶骏快速的抄录着这些成分、配比、温度以及生产工艺。他要尽快的让纳兰旬邑把玻璃实验出来,大量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投放市场。不说老百姓吧,至少中产阶级都能轻易拥有。到那时,就可以把很多富人手中的资金吸纳进国库。当然,自己也能赚点。尤其是镜子,这东西就是玻璃后面辅一层水银的事,要多简单有多简单。
叶骏抄完后,坐在空间里想着还有什么是这个时代没有东西。就听见外面大呼小叫的声音传来:“贤弟,贤弟,你在哪儿?”
叶骏赶紧拿着他抄写好的东西出了空间。
“在这呢!”幸好刚才他回到了卧室,这要是突然出现在前厅里,那就真的要被人以为是见鬼了。
叶骏赶紧起身走到前厅。只见纳兰旬邑正从书房里出来,想来他已经找了一圈了。
“贤弟,你那个小竹筒,怎么做的,能告诉我吗?条件你开,我都答应你。”纳兰旬邑一见到叶骏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道。
“什么条件都没有,我说了,免费送你的礼物。”叶骏看着他不太正常的状态,淡淡的开口道。
纳兰旬邑千想万想也没料到叶骏给了这么个答案。顿时有些不敢置信,又有些不知所措。
“你先坐下,冷静点。我还有事要跟你说。”叶骏怕他发疯。
“哦!好!”纳兰旬邑乖乖听话的坐下。
“这东西本来就是要给你的,我只是先试试能不能做出来。既然已经实验成功了,自然没有藏着的道理。再说了,我要瞒着你,还让你去试爆干什么?”叶骏坦然的对着他说道。
叶骏从一开始就想好了的,这东西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可谓是国之重器。放在自己手里干什么?作死也不是这么作的。自己纵然发动一院子的人来做,又能做多少?再说还要依靠纳兰旬邑的原材料。
这种东西只有放在皇室手里才是最安全的。否则一旦秘密泄露,各路人马都会派兵征剿。叶骏是有多傻,才会想要面对千军万马!
“贤弟大义!愚兄感激不尽!”纳兰旬邑对他揖礼。
“别,既然是兄弟了,咱们就敞开了说话。”
“我一个人能做出来的终归有限,还要你召集人手。而且,我也是为了我自己和这一院子人的安全。只有国家安定才能小家安定,这个道理我还是懂的。所以,你也不用谢我。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