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摆地摊
见江姜回答不上来,孔衡以为她供应不了品质好、量又多的干花椒。又道:“要不,我把你推荐给别的酒楼?他们也要收干花椒。”
“三百五十斤花椒,售价二百六十两银子。若是少一斤花椒,我不收分文。这一条可以写在契约里。”江姜坚定地注视着孔衡的眼睛,斩钉截铁地道。
孔衡怔了一下,继而浅笑:“我只是不希望,到时候收到的干花椒,比预期的差。倒也没必要少一斤便不收分文。”
“无妨,左右我可以保证质量和重量。”江姜道。
孔衡见她自信的样子,便爽快地道:“既如此,没必要三番五次地谈判。那今日就签契约吧。
今日付订金五十两银子。三百五十斤花椒,总价款为二百六十两银子。若是少一斤花椒,卖方付赔偿金十两银子,以此推类。如何?”
“行!”江姜忙不迭地点头。事情比她想象中的顺利。
孔衡对坐在角落里,默不作声的宋婆子道:“你去跟周掌柜说一声,让他派人拿五十两的银票、印泥、以及笔墨纸来。”
宋婆子应道:“是。”便退出雅间。
包厢里只剩下孔衡和江姜。
孔衡单手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随即将茶杯放下,目光投向窗外。
江姜用杯盖轻轻地拨动茶叶,然后才接连喝了几口。她不懂品茶,但味道好不好还是喝得出来的,也知道她手里的这杯茶,价格昂贵。
一个喝茶,沉浸在茶香中。一个赏景,凝视着窗外的美景。两人之间的交流静默无声。
直到一个账房把银票、印泥和纸墨笔拿上来,孔衡才收回视线。账房铺开纸,便转身出了雅间。
孔衡拿起笔开始写合约。
江姜注意到,宋婆子又回到她原来的位置坐好。倘若是要留下一个人来侍候,酒楼里有二十来个伙计,光二层的走廊上就站着好几个值班,为何要找一个在后厨做杂活的老婆子来雅间坐着?
她这才意识到,孔衡让宋婆子进雅间,是为了避嫌。
一男一女同处一室,即便是谈业务,也有损女子声誉。他一个男子却没什么影响。没办法,世道就是如此。
穿越过来一年多,除了江启,孔衡是江姜遇到的第一个尊重女子的男子。
就连擅长人情世故八面玲珑的周掌柜,也曾在她头回上靖水楼推销干花椒时,趁她不注意,偷偷地白了她一眼。
江姜望向孔衡,对方正聚精会神地写字。江姜只看见他轮廓分明的侧脸,长且直的眉毛下,半垂的眼帘遮掩住些许黑色的眸。真是俊美清朗。
孔衡把写好的合约,调转方向,移到江姜眼下。江姜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一式两份,江姜分别在两份合约上签字,按手印。
孔衡把一张五十两的银票递给江姜。
“感谢信任。也祝你生意兴隆,财运亨通。”江姜起身接过银票,神情愉快。
“托你吉言。”孔衡客气地回复。
…… ……
刚到七月,距离中元节还有十几天,市场的摊位上,多了很多卖中元节要用的祭祀用品。
香、烛和祭祀专用的黄纸,这些是必需品,平时不卖祭祀用品的摊子,也会附带着卖一点。
也有卖自己制作的纸品,譬如彩纸糊的纸衣、河灯;硬纸板做的聚宝盆,盆里是锡纸折的金元宝银元宝;还有工艺复杂色彩鲜艳的纸屋。
江姜仔细观察摊位上精致的民间手工艺品,那是用高梁秆扎成型后,再用布或彩纸糊裱的人物、动物、彩灯和纸屋。寻常人家不会买这般繁复且昂贵的手工艺品,只有大户人家的管家或采办会买。
江姜自然做不出这般精巧的作品。她只能做出简单的莲花灯。
她买来各色彩纸,分别做成单层花瓣、双层花瓣和底部有绿叶托着的莲花灯。单层花瓣的卖三文一个,双层花瓣的卖五文一个,有绿叶托着的双层花瓣莲花灯卖七文一个。
且只卖纸制的莲花,没有蜡烛。放在莲花芯里的蜡烛,须客人另买。
工序简单,制作时间短,主要是成本贵,临近中元节的彩纸,价格番了一倍。
第一回卖,花费一个时辰,只做几十个试试水。
事先踩过点,江姜提着一筐的莲花灯,去人流量比较多的市场,把筐放在路边,找来一块石头坐下。
才刚坐下,就有一个妇人拿起一朵红白双层的莲花问:“多少钱一朵?”
“五文。”江姜清脆地回答。
“能不能便宜点?我要买三朵。”妇人望向筐里其他的莲花灯,左看右看。
“大姐,你仔细看看纸的质地。这可不是那种容易掉渣的劣质纸,且颜色均匀,不像有的纸染的颜色淡一块浓一块。”江姜自卖自夸,“贵是有原因的,一分钱一分货。”
“好了,别说了,我就随口一问。我买三个。”妇人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