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鸿门宴变成庆功宴
晚上下课,陶乐拉着孟黎明就往校门外跑。
孟黎明问她怎么回事,她急切道:“我中午不是打电话告诉我妈好消息了吗?她不仅没替我高兴,还骂咱俩被骗了,说晚上要过来请咱俩吃饭,顺便教训咱俩没心没肺的,你有个心理准备。”
孟黎明回屋拿起一本《猫头鹰》杂志,要想把“鸿门宴”变成“庆功宴”,估计得靠它了。
到了校门口,在与陶妈妈会合之前,孟黎明先见到了孟爱军。
孟爱军把一个袋子扔给了孟黎明:“黎明,我把先前大哥用的18要回来了,大哥的现在是48。”
送完大哥大,孟爱军就急匆匆的走了,他让辛少帮他约了几个搞商业开发的前辈,询问S城买地皮盖黎明大厦的事。
现在的服装厂和造纸厂,全都是租赁的厂房,服装厂租期三年,造纸厂租期五年。
造纸厂还来得及,服装厂租期已经过去三分之二了。
按现在服装厂的红火程度,到期后,皮毛厂会不会再租、会不会涨租等诸多问题,变数太多了。
与其受制于人,不如先制于人。
依目前实力看,服装厂自己盖大厦资金不足,但再加上造纸厂,今年拿地皮,明年盖大厦,应该没问题。
陶妈妈到了,请陶乐和孟黎明去了饭店,边吃饭边给两小只上课。
陶妈妈一脸肃然:“黎明,阿姨比你们年长二十多岁,遇到的妖魔鬼怪事多了,难免小心谨慎些……”
“你是怎么认识的耿编辑?那人骗没骗你钱?骗没骗你、一些别的什么东西?他介绍的导演,叫什么名字?去京城录音,他管你要多少钱 ……”
孟黎明并没有生气,人活在世,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这是最起码的生存原则。
孟黎明把《猫头鹰》杂志递给陶妈妈:“阿姨,这本杂志,是公安部下设的一个内部法治刊物。”
孟黎明打开扉页,指着编辑一栏:“我认识的耿编辑,就是这本刊物的副主编耿向英,上面有他的名字和联系电话,您可以打过去核实。”
孟黎明接着翻开书的内页,指着《十三号女监之河豚篇》:“阿姨,这个系列小说总共刊登了十四期,作者‘黎明301007’就是我。已经被公安部和宣传部选中,联合出品法治教育类电视剧,定下了李强导演。李导,今年央一开年大剧就是他拍的。”
“因为我是原创作者,才有机会推荐陶乐。李导觉得《星辰大海》更契合他下一步校园题材电视剧,只是觉得钢琴伴奏不够丰富,所以才重新录制,这件事,我可以保真。”
陶妈妈哑口无言,原本准备的一大肚子反诈宣传语,毫无用武之地。
陶乐更惊诧,抢过杂志,看看上面的小说,又看看孟黎明,完全不敢相信。
学校新开了文学社团,没人报名,学习委员林涛无奈自己报了,也强制孟黎明报名。
对于社团活动,孟黎明能躲就躲,校报一篇文章不发,妥妥的“滥竽充数”。
陶妈妈偷掐了下“丢脸”的女儿,尴尬对孟黎明道:“我家乐乐干啥啥不行,交朋友倒是挺厉害的,有了你的引荐,我家乐乐第一步算是走得稳了。明明,咱打个商量,以后我想把乐乐整个人都签给你,所有收入,五五开,怎么样?”
孟黎明:“……”
孟黎明有种被托孤的沉重感。
陶乐:“……”
陶乐有种被亲妈抛弃的懵逼感。
孟黎明其实很理解陶妈妈的想法。
在她眼里,陶乐的音乐天赋一般,这次能给电视剧唱曲,完全是背靠孟黎明这棵大树好乘凉。
为了以后,陶妈妈干脆实行利益捆绑。
孟黎明可不是头脑一热就意气用事的主儿。
想让孟黎明在她身上搭精力,单纯的友情难以维系,除非陶乐真的有本事才行。
孟黎明摇了摇头:“阿姨,《十三号女监》的片头和片尾差不多定了,但插曲没定完,我希望陶乐独自谱曲,我填词。待七月进京录音,我拿给李导,如果再被选中,我就答应您的要求。”
陶妈妈立马明白孟黎明的意思了,孟黎明是想考验陶乐,有没有独自谱曲的能力。
陶妈妈直觉,不管自己的女儿争不争气,但自己这个决定,绝对是正确的。
陶乐忐忑不安的拉着孟黎明的手:“五姐,你是不是太高看我了,我、我不行啊……”
孟黎明鼓励道:“你行的。词曲各占一半,我有信心,你也得有信心才行。你三天内看完《十三号女监》系列小说,周日我再带你去S城女子监狱体验一下女囚生活。你作曲的时候,满脑子想着她们作案前的彷徨与作案后的忐忑就行了……”
陶乐瞬间恢复了五成信心,毕竟孟黎明说了,词曲各占一半,孟黎明那五成肯定满分,她谱曲只要占一分就及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