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千树希
什么名字?千树辰——?”
吴枫努力憋笑,“我是说书名啊,没人问你的名字。”
小辰:“噢,书名叫《夜色朦胧》,找不到就算了,台湾产的,应该不好买吧。”
吴枫:“我上淘宝找找,肯定有。这书名……”他坏笑了起来,“该不会讲的是某个失足少女的故事吧?”
小辰想了几秒,说:“不,应该是某个失足少年的故事。”
吴枫:“失足少年?……有意思。”
这家伙脑子里在想什么啊?小辰叹了口气,“算了,我就随便说说,我对那书可不感兴趣。快点过来吧,我认真教你。”
于是,小辰花了将近一个小时帮吴枫解决了那些问题。结束的时候,他乏累地坐在了桌子上,背靠着墙面,自言自语道:“我总算是体会到老师的痛苦了。以后绝对不当做教师工作,说什么也不。”
小辰的妈妈总是说希望他以后能当一个老师。
一期培训结束,已经到除夕的前一天了,假期只有两天,大年初二就得回学校进行后半段培训。
小辰已经想放弃后半段培训了,物理太难了。历史虽然也难,但努力和收获成正比,总不至于花费了巨大的功夫还考不及格。
事实上,很多学生到高二的时候就放弃物理了,因为这门学科的分值和生物化学一样,都是一百分的满分,难度却超过了一百五十分制的数学,与其在这上面忙得焦头烂额,还不如把希望寄与数学呢。
由于两天假期都是节日,学校没有留下磨人的物理作业,实在是太棒了。
这两天,小辰可以有连续的时间背一背历史资料,以及翻阅一下托吴枫帮他买到的那本书。
那本《夜色朦胧》其实是他不经意间提起的,实际上并没有很想看,可吴枫还是在什么淘宝上面给他买来了。买都买了,总不能叫人家退了吧,小辰最怕的就是麻烦别人,只能笑脸相迎地接下来书并强塞给他一把现金了。
大年三十,小辰的妈妈依然在外地坚持工作,为了年节的三工资。还好姐姐会回来陪他过年,也不至于一个人闷在房子里跨过新的一年,那样寓意不好。
手机铃响,小辰收到了一条短信,他姐姐千树希已经到县城车站了。他是时候去帮她接行李了。
千树希大她弟弟六岁,十七岁参加的高考,第一年没考上,十八岁那年复读,因为心态问题再次落榜。
妈妈劝她复读第二年,可她觉得丢人,也害怕妈妈承担不起两个人读书的费用,因此她便放弃了自己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转而把希望都寄托在弟弟小辰身上。
小辰读初三那年,为了帮助他考上一个省重点高中,她辞去了超市稳定的工作,专门找了一个工作时间自由的工厂,每星期周末就回来帮小辰补习短板。
千树希长相柔美清澈,从初中起就不乏追求者,但她循规蹈矩,在读书的期间坚持不谈恋爱,毕业工作后,她模仿其她人尝试着交了一个男朋友,结果不到一个月就分道扬镳。
她和男友是从普通朋友发展而来的,两人互相了解并接受彼此的优缺点,有很多共同爱好,在一起后也没有产生过什么矛盾,可以说是一对知己吧。
分手是她提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感觉”,她努力想通了,其实两个人的感情仅仅能停留在“知己”这个阶段而已。
在车站见到小辰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不是和这个弟弟多久未见变化如何,而是在想眼前这个男孩气质多么养人,看了一眼就让她赶夜疲劳的眼睛立刻舒适了起来。
见到久别的姐姐,小辰心里自然是欢喜的,可他这股情感向来只藏在心中,不会表现在脸上,更不知道该怎么用言语去表达。
两人对视一笑,小辰接过了她的行李箱,平淡地说:“现在走吧。”
千树希习惯了和小辰的这种相处方式,但两个人走在一起不说话实在是太尴尬了,找不到话题,她只能以询问成绩开头了。
千树希:“你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
小辰:“考后你不是打电话问过吗?”
千树希:“这次说具体点,我好帮你分析分析。”
小辰:“892分。”
千树希:“你们已经分科了吧?除掉史地哲三科总分是多少呢?”
小辰抬眸瞥了她一眼,说:“你怎么知道我一定是除掉史地哲三科?而不是理化生呢?”
她的脸色变紧张了,“你竟然选了文科吗?我听别人说十九中的文科很差的啊,既然有选文科的打算当初为什么不填报附中?”
小辰:“……除掉史地哲,总分还剩657。”
她松了一口气,心里盘算了一会儿,说:“这个成绩坚持下去可以报考清华了”
小辰:“得了,学校这学期故意把物理卷出得简单,就是为了骗更多的学生选理科。”
千树希:“那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