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老家伙
羊脂白玉,又被成为白玉、羊脂玉,以质地细腻、状若凝脂而出名,羊脂白玉的子玉浸泡在昆仑山下荒原或绿洲的地下水土中千百万年,产量极少故而价值极高。
苏白之前不是没见过羊脂玉,但块头这么大的却还是第一次见到。
“樊老,这真的是羊脂玉?”
“是,过我手的羊脂玉没有一百也有五十份了,怎么可能认得错?”
樊立明眼睛一瞪,周家不但是倒斗世家,在做收藏品的盘子上也是应天城城头一份,作为周家店铺掌眼的老师傅,虽然羊脂玉稀少,但对樊立明来说也只是稍微值钱点的玉器罢了。
“不是那个意思,这不是见识少,没见过这么大的嘛。”
这老头脾气还不小,苏白赶紧解释了下。
之前第一次下水进船的时候,苏白不是没注意到这座玉珊瑚,只是根本没想到是羊脂白玉。
这么大的珊瑚树都难见,更别说是这么大一尊羊脂白玉精雕细刻出来的珊瑚了,绝对算得上是价值连城。
“袁树,你过来。”
樊立明没有理会苏白,而是转身招呼了一下袁树。
“来了师傅。”
袁树已经很有默契的从口袋里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看样子应该是随身携带的。
“你看下,能不能看出点东西来?”
还以为是师傅要借这座玉珊瑚给自己讲课,听到是考察自己,袁树将笔记本和笔放到一边,点点头走到玉珊瑚前面,仔细看了一圈,不时还从衬衫口袋里拿出目镜仔细打量一番。
足足五六分钟的样子后,袁树这才起身。
“师傅,我看好了。”
“说说看。”
看到这一幕,不但是苏白和老四,周围一群伙计也都是凑上前。
虽说倒斗这行都会多少懂一些文物的鉴赏,但是想真正登堂入室,还是得常年把-玩才能真正摸清门路,来的人中认识袁树的不少,也知道他跟着樊老背后学习才两个月时间不到。
眼下师傅考徒弟,这可是大戏啊,谁都不想错过。
“首先从这座玉珊瑚的玉质上说,和师傅你说的一样,这确实是羊脂白玉,产于昆仑山下,玉珊瑚的成品时间应该是在南宋年间,而且我刚才在玉珊瑚上发现一行小字,【珊瑚敲碎小玲珑,人间无此种,来自广寒宫】,这句是宋人张抡在《临江仙·玉宇凉生清禁晓》一词中作的诗句,因此我断定这座玉珊瑚应该就是出自宋朝。”
袁树一字一句,认真的说道。
周围人一听顿时发出一阵低呼声,他们不说听都没听过张抡是谁,连这座玉珊瑚是哪个年代的东西也根本看不出来,袁树文化程度并不高,能在几分钟的时间内看出这么多东西出来已经很了不起了。
苏白也是赞赏的看了袁树一眼,这才出应天城半个多月的时间,他竟然就有这么大的进步了。
看样子樊立明这老头虽然性格古怪,但是在教徒弟上的功夫还算不错。
至少苏白可没有那个信心将一个完全不了解鉴赏的新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导到这种程度。
“嗯,不错,观察的还算仔细,不过有一个地方你说错了。”
对于徒弟袁树的表现,樊立明还算满意。
“师傅你说。”
袁树一听赶紧将笔记本打开,准备将樊立明说的东西全都认真记录下来。
“文物鉴赏,一般只看三个地方,一是品质包括包浆、保存程度,二是年代,以玉器来说唐宋明三朝是巅-峰,第三个也就是你说错的地方或者说是忽略的地方,那首诗词确实是宋人张抡的作品,但这并不代表这座玉珊瑚就是宋代的东西,看一件东西,明器也好老物件也罢,看它的年代得看年轮,老物件都是有活气的,你看这座玉珊瑚,准确的说应该是后唐的东西,后唐国主李煜偏爱玉器,这座玉珊瑚是他收藏的十三尊美玉之一。”
樊立明侃侃而谈,引经据典,思路极其清晰。
连苏白都有些听呆了。
这东西他没用鉴定术之前,完全做不到樊立明这种程度。
“知道了吗?”
“师傅我都记下了。”
袁树神色有些羞-愧,不过还是认真的点点头。
“记笔记是好事,不过学东西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行的,特别是做鉴赏,这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世界上找不到一模一样两件老东西,同样的道理就算你记得再多也没用,要学会举一反三。”
这下苏白是真的有些被惊到了。
这还是樊老头吗?
这么认真细致,跟他记忆当中那个性格古怪,一言不合就拿眼睛瞪人的老头子完全不一样啊。
周围人也都是看的一脸惊恐,估计他们和苏白也都是一样的想法吧。
“苏小子,我问你,水下的那艘沉船里都是这种品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