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历代壮阳偏方 > 第2章 十补丸

第2章 十补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

004十补丸(方2《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二两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一两

[制剂]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服法]每服七十丸,空心,温酒、盐汤下。[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

[按语]本方是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加鹿茸、五味子而成。鹿茸甘咸而温,补肾壮阳,以加强温补之力,且可益精髓,强筋骨;“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肾阳虚

弱,封藏固涩无权,则精气外泄耗损,而阳气更无所依,化生乏源,放配酸涩之五味子,以益肾涩精纳气,《本草汇言》谓其“入肾有固精养髓之功”。诸药合用,共奏温补肾阳之功。药共十味,功在温补,故名“十补丸”。

005十补丸(方3《类编朱氏集验医方》卷八)

【组成]茴香(炒)二两葫芦巴(炒)破故纸(沙)苍术(米泔水浸一宿)菟丝子(酒浸一宿,炒)(各一两)大川乌(好酒浸三宿)各一两青盐木通(好酒一碗煮于)各半两丁香二钱麝香半钱

【制剂]前五味,用煮酒浸三宿,后五味研细末,并用前浸药酒煮面糊丸,如桐子大。

【服法]每服四、五十丸,空心温洒送下。

[功用] 补元阳,益真气。

[主治] 诸虚不足。

【按语]元阳,即肾阳,是人体一身阳气之根本,妇《医原》所云“肾中真阳之气,细缊煦育,上通各脏腑之阳”。肾阳虚衰,可导致诸脏腑之阳虚,机能衰退,并且由于阳不制阴,气化失司,而生阴寒、水湿。方中以葫芦巴、破故纸、菟丝子温补肾阳;川乌、茴香、丁香温阴散寒;苍术燥湿,木通“逐水气、利小便”;佐以少量麝香,意取其辛温芳香走窜之性,自内达外,以散凝滞之阴寒,并能引药透达。然其毕竟为芳香走窜之品,易于耗伤正气,故用之宜慎,只能少量、暂用,正如《本草述》所云:“即虚而病于壅结闭者,亦必借之为先导,但贵中节而投,适可而止耳”。诸药配伍,可使元阳充,阴寒除,而诸虚自复。

006十补丸(方4《重订瑞竹堂经验方》卷七)【组成】肉从蓉(酒浸)菟丝子(酒浸)牛膝(酒浸)干山药熟地黄川乌头泽泻人参当归官桂(不见火)各等分【制剂】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服法】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功用】补肾阳,暖丹田,益气血。【主治】久虚下冷,夜频起。【按语】本方治证由肾阳不足,气血虚弱所致,其温照、固摄作用减弱,可见腰膝酸冷,夜尿频多诸症。治宜温补肾阳为主。方中肉苁蓉、菟丝子补肾阳,益精血,其中菟丝子兼有固精缩尿之功,乌头、官桂辛热,可助阳散寒;山药、熟地补肾益精;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并能引诸药下行;人参大补元气,当归养血行血,泽泻利水渗湿。诸药合用,温补肾阳,益气养血,刚柔相济,补泻兼施。丹田,位于人身脐下三寸,是男子精室、女子胞宫所在地,亦是“血气交会,化精成胎之所”,而“肾藏精,主生殖,女子胞、精室之功能根源在肾,故暖丹田,实为温肾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