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进京
赵元熙年间,秦州边境邻国屡屡侵袭,一时间攻伐不断,狼烟四起,百姓流离失所,死伤者无数……恰元熙十二年冬,中宫病重,已只字难言,临终前将幼子的手缓缓放到长女刘萱娥的手中,艰涩的说道:一定、一定要照看好你弟弟......说完后便撒手而去,各级州县府衙皆派人进京吊唁
秦州刺史府中,家丁仆从正忙忙碌碌收拾行装准备车马,刺史李望之边看着装点清单边对儿子李淳嘱咐:此次进京本当是你领职入仕之时,谁料皇后娘娘猝然崩逝,不得不提前出发,竟没来得及问你,你此次进京,是打算在京中郎署为官,还是出任地方?李淳答到:回父亲,您本是一方大吏,在地方已是权势已极,孩儿若还在地方出任,便有作为恐也难以出头,朝廷怕不能放任一家出多名主官,即便朝廷容许,如今各国多有战事,咱家也应避地方勾连割据之嫌,且孩儿这些年也跟着父亲学到了不少在治理地方上的经验,想来在朝中为官,还能学到从未接触的事务,总是能多些长进,与家中也能互为照料。李望之听后满意的点头:我儿总是思虑周全,如此我便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那便早些启程吧,到京中万事谨慎,保重自身。李淳点头应是,便清点车马开始启程。
一行身穿戎装的人骑马疾驰在去往京城的路上,快行至驿站时,看到前方有一部分堵住了道路,便上前查看,细看才知是冬天路滑,装行李的车马翻了车,一行人正在修理车辆,归置行李。此时后方马车中的人看到来了一群军士也走到了跟前,对着一行人拱了拱手说道:抱歉诸位,积雪路滑,车马翻了,耽误了大家赶路,还望诸位海涵。为首的人回过头,无谓的摆摆手道:无事,便等等吧,可需要我们搭把手吗?李淳抬头望着眼前的人,一身素色戎服,头围白巾,想来也是进京吊唁的,且看周身气度当是官级不低,便回道:不打紧,想来马上就可收拾完了,不知大人可也是进京去的?为首之人闻言未答,略沉吟,李淳忙补充到:我是秦州刺史之子李淳,此次乃是进京吊唁。听后旁边军士回道:我们将军正是皇后娘娘的兄长!李淳一听心中了然,皇后的兄长只有一位,那便是目前正驻守边防与姑藏交战,且前段时间取得一胜的车骑将军赵胜了,拱手拜到:在下眼拙,拜见赵将军!赵胜抚了抚李淳与他说道:贤侄多礼了,当年我也曾与你父亲在朝中共事过,也算是旧交了,既如此,咱们便结伴入京吧,李淳自然点头称是,在车辆收拾好后便一同入住了驿站。
当晚用餐时,李淳的门被敲响,侍从打开门后便看见一个士卒站在门口,行礼道:公子,我们将军邀请公子在他房中进餐,不知公子是否方便?李淳告诉士卒:方便,等我收拾片刻就去。待李淳来到赵胜房间给赵胜见过礼落座后,便看见赵胜旁边站着一名小将,赵胜介绍的:贤侄,这是我军中的校尉王广,此次去京城是因功受赏,想来会在京中供职一段时间,这孩子头一次进京,也从未进过官场,你俩年纪相仿,此次相遇又是缘分,还望贤侄日后多多照拂。李淳看赵胜特意找他来只是为了让自己日后多照拂下这个年轻人,想来心中对此人十分器重,忍不住抬头仔细打量了下这个小将,只见此人面容黝黑,身形单薄似女孩一般,但挺拔结实,颇有英姿。便与他说道:将军所言甚是,既有今日之缘,又有将军之言,照拂不敢当,日后定当与王校尉兄弟相待,互相照拂。赵胜听完欣慰说道:贤侄真爽利人也,王校尉,国丧不宜饮酒,你就以茶代酒,敬敬李公子吧。王广听言端起茶杯,对李淳道:王某敬李公子一杯,不知李公子年岁?李淳答道:年二九有一。“我今年一十八岁,小李公子一岁,那便称一声李兄,敬李兄一杯”王广说完将茶水一饮而尽,李淳随即也将茶水一饮而尽,此后推杯换盏,直至餐罢……
送走李淳后,王广对赵胜说道:将军,我知您不爱应酬,还为了我特意邀请李公子,卑职心中感激不尽,但是我不想进京述职,我只想在边关跟着您身边杀敌,我能回去吗?赵胜看了他一眼,叹气到:我知道你志不在此,一心只想杀敌报仇,可是你不进京述职,你在杀多少敌才能再进一步呢,想要多杀敌,走的越高,才能有杀更多敌的能力不是吗。看王广似懂非懂,赵胜悠悠的说:以后……你就懂了
京城正阳宫内,皇后崩逝后,各宫各院的皇子公主及亲眷都已在此守灵3日了,只等太常所择定的吉日入陵寝下葬。正值午时,其他人都已开始进食午膳了,只有正殿中的皇后之女三公主刘萱娥与皇后之子六皇子刘子文仍然未动,宫女不忍提醒道:公主,该用午膳了。刘萱娥似无所闻,宫女忍不住又劝道:公主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为六皇子想一想,六皇子年幼,公主您若不振作,叫六皇子小小年纪,还能依靠谁呢?刘萱娥听罢,终似有了反应,缓缓回头望了望身后的幼弟,一身的孝衣显得脸色有些苍白,小小的眼睛也因母亲的去世而哭的红肿,想着母亲临终的嘱托,刘萱娥心疼的抱着弟弟,这时一声高亢的声音想起:皇上驾到!众人忙起身接驾,皇帝越过众人径直走到刘萱娥与刘子文的身旁,看了看两人问道:怎么还没吃饭呢?刘萱娥答道:孩儿未觉饥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