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缅甸
住,只要报三鼎甲就成了,余者就别管了。”
“是!”刘阿福笑着应下。
他挥了挥手,一旁有眼色的宦官连忙下去办了。
皇帝则又看了看剩余的考卷,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咱们朱家这些年,总算是出了一些人才。”
“如果还在绍武朝混吃等死,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一番。”
“爷,咱们这是
刘阿福奉承道。
“你说的也有道理。”
朱谊汐哈哈大笑:“这天底下姓朱的数以万计,宗室隐姓埋名的不少,指不定有许多贤才。”
“只是人家都喜欢参加科举而已,宗考,不过是多给他们一条路罢了。”
参加了科举,宗室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功名体系中的一员,维护的自然是读书人的利益。
同样,参加宗考,自然是站在皇帝这一边,毕竟升官与否,全看皇帝。
简单来说,这群人才算是真正的天子门生。
那群进士们可是自夸,全凭才华努力的结果。
毕竟科举创建千余年,往昔的感恩戴德成了习惯,甚至是理所当然,人家感恩的是孔夫子和朱熹。
一场热闹自不必提。
最为高兴的,还是楚王,头名魁首是楚藩出身,大大涨了他的面子。
要知道在京城混,最要紧的就是面子了。
故而,他直接让人送去一百块的银票,以作奖赏。
这在宗室之中中闹出了不少风波。
翌日,礼部收到来自于数千里外的滇国的消息:
滇使求见,请求朝贡。
对此,礼部上下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就连闯贼都有一个康国,何况是西贼余孽的孙可望?
内阁上下不置可否。
归根结底,这一切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如果看孙可望不顺眼,自然就不认。
皇帝一如既往地是利益至上主义,能得实惠的,必然是要占据的。
缅甸那鬼地方既然都被孙可望占据了,那就不再封藩国了。
既然准备册封,国号自然就是重中之重。
孙可望也识趣,知晓投降就投降到底,他年岁大了,经不起折腾。
故而,在国号上,他让人送来了两个:
滇,缅甸。
滇是其本就自称的国号,而缅甸则是旧称,早在元朝时就称之为缅甸了。
朝臣们认为,滇是云南的简称,古滇国所在,让孙可望称之,怕是对云南有野心。
缅甸则不然,自古则是外土。
朱谊汐想了再想,想要给孙可望取个好名字,但世间哪有那么两全其美的称呼?
故而,他只能叹道:“论及国号,缅甸尤美,还是为缅甸吧!”
使臣无奈,只能领旨谢恩。
自然,其王爵只能是郡王衔,但考虑到拉拢孙可望的现实,皇帝恩准其用亲王礼节。
即,如朝鲜这般,郡王级别享亲王待遇。
对这门面工程,皇帝是极其大方的。
只不过,朝贡的东西由于距离太远,粮食就算了,但其他玩意则不能少。
毕竟缅甸崇山峻岭虽多,但物产丰富,金银铜铁富裕,不然的法国、葡萄牙怎么会接连不断要求通商呢?
礼部紧急磋商后,以每年黄金千两,白银两千两的标准作为朝贡礼。
不多不少,是缅甸的接受范围。
同时,通商自是不必提,这是对属国们的基本要求。
不过孙可望也是识趣,
朝廷也很满意,故而龙袍、官袍,印绶也是制定的较为齐全,从这论的话倒是略显亏本。
皇帝离开后,使臣与礼部磋商时,提出了要求:
“能不能请几个会阉割的师傅去缅甸?”
听这话,礼部的郎中差点把口中的茶水吐了。
他强忍住笑:“贵国还缺这?”
使臣尴尬道:“虽然我国也有阉割牛羊的,但到底人是不同,要求挺高的。”
“如今我王的后廷中多是女官,寥寥几个宦官,还是从云南带过去的……”
此时,明朝的阉割技术很是精湛,基本切割丸子为主,精巧的很,但后果则是流血较多,很容易死去。
而到了清朝,则是全割,香肠和丸子一刀切,简单方便,还容易止血,只要熟能生巧,就能活下来。
故而,明朝的这种阉割技术要求高,一个不好就要人性命,死亡率极高。
没有一点的文明水平的国家,很难掌握这门技术。
宦官这种群体,只会出现在中央集权的国家,霸道且专权的君主,才能使用。
中国直到西周初年,周公征讨奄国,将其男人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