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吉布森公司搞出这些设备,是想干嘛呢?
“嗯,进一步想,与其说它是一门大炮,不如说它更像……你还记得小时候那种崩爆米花的机器么?
底下有个炉子烧着,上面有个球形压力舱,人坐在一边,用摇把转呀转, 等压力够了,把压力舱拿下来,用撬棍一撬,轰的一声爆米花了出来。 ”
“还真是,莱布尼茨单子在舱体的微管中被加热加压,然后轰的一飞出来。 ”她这么一说,叶羽航觉得还真形象。
“所以,题目中描述的,与其说是大炮,不如说是个爆米花机。
然后,题目要求我们给这台危险的, 会轰的一声炸出莱布尼茨单子的爆米花机,装一个撬棍,好让这里面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能把这个莱布尼茨单子给崩出来。 ”
“原来如此 。”
第二道题展示了很多计算机语言相关的公式,以及一些长得像瓶瓶罐罐似的设备图纸。
作为文科生的叶羽航自觉已经彻底放弃了。
文件的图纸中绘制的设备,在他看来完全是天书一样。
乔安娜指着文件上一团长得像寒冬腊月捆在一起准备拿来烧火取暖的稻草一模一样的、 仿佛是长着很多毛刺的,用很多大括号括在一起的一大团数学公式,对他们解释。
“你们看,这是信息传播学中的数学应用香农公式的升级版本。
按我的理解,这道题目涉及的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拓扑学描绘的信息传播学,也就是优化了的香农公式,用包括非线性代数的高等数学描述了信息传播的模式。
第二部分似乎是流体力学的相关公式,特别是后面的数据,显然符合伯努利方程所描述的情形。
但是,拓扑信息学和流体力学二者之间,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题目给出的这个设备,为什么输入的数据和输出的数据的两端,是完全没有关系的两种数学范畴呢?
题目提到两个关键的信息:
1、自人类诞生以来,作为一种智慧生命,从某种角度上说,人类所生产的唯一产品就是信息。
5万年前,人类刻在岩石上的壁画,大概一年生产1千字节的信息。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手机的发明,人类突然爆发出巨大的信息生产能力。
电脑和手机帮助我们打字、拍照、录音、摄像…这一切使得信息生产变得越来越方便。
每年人类生产的信息总量200ZB以上。
2、信息是有重量的。仅仅观察以电子计算机形式存储的电子信息。
有科学家研究发现,1个字节的重量大概是10的负18次方克。
这个数字听着好像不大的。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计算,按照前面的说法,全世界人类一年生产的信息,也不过就是1千克左右的重量。
就算是再过20年,人类生产的信息的总重量也不过就是200千克,听着也不多。
但这是基于电子计算机来考量的,假如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呢?”
“这又有什么区别呢?"”叶羽航问道,“我实在是不懂这有什么不同啊。”
“假如收集存储数据的,是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信息的质量就完全有意义了。
信息的重量越大,莱布尼茨单子的活跃度就越高一—它的熵值越高,它就越活跃,而由此导致,这台莱布尼茨单子计算机周围的现实稳定性就越低。
这就是著名的贝叶斯样缪’,即确定性事件发生的概率会受到人择原理的影响,观察者的信息量越大,概率公式出现错误的可能就越高。”
“人择原理又是什么?”叶羽航傻里傻气地问。
乔安娜白了一眼,用很不屑的语气说:“人择原理是宇宙学的基本原理。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假如这个宇宙没有被智慧生命观察到的话,这个宇宙就不能被称为是存在的。
这不是神话,而是由很多物理学计算和观察的结果推断的。
比如,著名的量子芝诺效应、也被称为图灵悖论的,描述的就是,当量子态的微观粒子被人类观察的时候,它们就不动,当它们不被观察的时候,就会到处乱动。
观察者就好比是自习课在教室窗口后面探出脑袋的班主任,量子就好比是一班捣乱的学生—只要老师在看他们,他们就如如不动,只要老师的视线一移开,他们就猴急乱窜。
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们的宇宙就是这么运作的。
现实的稳定性完全取决于观察者是否存在。
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是,当你没有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在这个现实中是不存在。
从另一个视角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就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你所处的现实,你的现实从物理学层面就是什么样子的。
当你以完全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