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武道
第二天一早,陈洲照例到训练场习武。在他做扭腰,活动手脚的热身运动时,忠伯又出现了。
“少爷,我看你这几个动作虽然简单,但气血活跃,筋骨伸展,快要武道有成啊。”
陈洲听后很是惊讶,他兴致勃勃的看着忠伯:“忠伯,此话怎讲!”
忠伯没有回答,反问道:“少爷,当今武道盛行,你知道世上武道分为几类吗?”
陈洲摇头表示不知,并兴致勃勃的追问:“还请忠伯解惑。”
忠伯直道不敢,接着说道:“不同的武术流派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每种武术是植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人文地理发展起来的,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比如高句国环境恶劣,国小民寡,相对落后,冶炼技艺不发达。朝廷又把铸造铁器,随身携带武器列为重罪,所以当地武学以赤手搏杀为主,他们吸收大虞一代宗师张真人武学理念,创立血肉武道。他们认为武道要磨砺气血,打熬身体,他们的武道理念是身体是一个宝藏,武道锻炼的过程就是开发人体宝藏的过程,所以他们强调武道技击以人为本,崇尚赤手肉搏,注重击、拿、摔打。”
“因此,气血武道是高句的武术分类方式。此外,高句又将武道分为内家和外家两种类型。
内家拳注重内功的修炼,强调以意导气,以气催力,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内部能量来提高武术技能。
外家拳则注重外功的训练,强调力量、速度和技巧的训练,通过锻炼身体的肌肉和骨骼来提高武术技能。”
说到这,他笑了笑,“刚刚几个动作虽然很简单,却让我看少爷你气血勃发,筋骨舒展,所以断定你武道突破。”
陈洲来了兴趣,“我练的是李师傅教的断羽刀,说是三流刀法,又不是赤手搏杀啊,难道这也属于气血武道!”
忠伯哈哈笑道,“这倒不是,气血武道只是高句国的分类方式,并不是唯一的武术分类方式。气血武道也不能完全代表武道的本质和特点,每种武术都有其独特的技术和理论体系。”
“大虞王朝的以前的武道就不是这样。“忠伯继续对陈洲说道。
"之前大虞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兵甲之盛独冠群雄,朝廷气魄宏大,所以民间不禁刀剑。而大虞文人士子也多有配带君子剑传统,所以大虞武道崇尚兵器搏杀,鄙视赤手相搏。“
”大虞武道强调武器是身体的延伸,武道是为人服务的,只要目的达成,手段无所谓!因此大虞武道注重战阵,联合,所以多以兵器之利,以多击少。”
忠伯似乎一口气说的有点多,他喝口水,顿了顿,“所以之前大虞武道首推兵器技击。可后来同样受张真人武学理念影响,再加上两百年来,大虞时有动荡逐渐衰落,朝廷也开始禁兵,不许民间有武器。所以赤手搏斗也逐步发展。“
”一百多年前,一代大侠王超横空出世,他兼容并蓄,擒拿摔打、刀剑枪棍无一不精,他又把武道境界分为三流,二流,一流,宗师等。”
“正所谓三流练皮肉,二流锻筋骨,一流炼脏换血,这些统称为炼体境。一流之上为宗师,宗师练意。”
忠伯没有说下去,转而对陈洲解释道:“所以,少爷所练的断羽刀虽然是兵器技击,但也有磨练血肉和注重呼吸的地方。”
听到此处,陈洲询问:“那高句国和大虞武道,谁更厉害?”
忠伯笑了,“当今社会但无论何种武技,都会涉及气血搬运,兵器运用,区别只是谁占主流而已。”
看到陈洲一脸疑惑,忠伯笑了,“你掌爪再利,利的过刀剑吗,你身体再硬,硬的过铠甲吗?”
“少爷你要记住,当今世上,强的是人而不是所谓的武技。“
“江湖上虽说三流打不过二流,一流打不过宗师。但林子大了,总有不讲道理之徒,凭借三流武技登到武道巅峰,三流打二流甚至一流。“
忠伯用莫名的眼神看一眼陈洲,“俗话说,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没有吃苦品质和坚强的精神,什么武道也没有用。”
陈洲感到莫名其妙,你看我干嘛,我是那样意志软弱的人吗。但他说不出口,前身的黑锅,含泪也要背啊!
“那一流的武技总归还是好的,要是我自小有一流武技秘籍,从童子练起,那现在岂不是要飞起!”陈洲越说声音越小。
“飞起?”,略一思索,忠伯明白陈洲的意思,他笑了,忽而感觉不对,又收敛起笑容:“练习武道,总角时代练习童子功只是为了筋骨舒展,打下基础而已。束发之时练武最佳,但弱冠之年也不算迟。”
“少爷,你想想小孩给他个秘籍他能看懂吗,一个老人腿脚都不方便他能打吗?”
陈洲若有所思,这样似乎也很合理,前世什么摔跤,散打,拳击之类的职业选手,好像成年之后锻炼,取得佳绩的一不少。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