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画出照片
一个对折起来的信封。
打开后,一张黑白泛黄的照片掉了出来,斑驳的颜色是历经时间流逝独有的印记。
杨江离粗粗扫了一眼,相片里乌泱泱地站着一群人,因为年久失真,里面人的脸很是模糊,远看还行,近看很难辨认。
“外公,这是?”
杨怀远轻轻地把照片放下,“这是三十四年前拍的照片,是我们这次去边界的时候,照相馆的一位老师傅送的。”
杨江离静静地听着,她能拿的出手的只有刺绣,外公让她帮忙,难道是......
才想到这,杨怀远再次开口,“外公想让你把其中三个人的模样绣出来,可以吗?”
“三个?”杨江离又瞄了一眼照片,“照片都斑驳成这个样子了,要绣哪三个呢?”
杨怀远低头在上面虚虚一指,“二排左一左二和左四。”
听到他的话,杨江离凝神看去,想看出这三个人有什么不同。
可是看了半天什么都看不出来。
“外公,这三个人是?”
“找到信物的那三位烈士。”
杨怀远沉声道,“左三是你小舅,他们都是一个连的。”
杨江离瞬间明白了他的用意,低下头重新打量着桌上的照片,没有急着应下来。
在后世,老照片复原已经不是什么难题,但在现在,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当年跟师父学习时,为了绣出更加逼真的人物形态,她专门学过一段时间的摄影、雕塑和油画,但还从没有处理过这么斑驳的相片。
姚思文和杨芳若轮流看了看老照片,看到那种斑驳程度,心里都有些没底。
“老头子,这照片太不清楚了,你让乖囡绣,这不是难为她吗?”
姚思文心疼杨江离,“更何况,她接的埃国夫人的绣像还没绣好呢,也没时间呐。”
杨怀远抿了抿嘴,眼底闪过一抹失望,“说的也是。”
他这也是病急乱投医,从信物找到到现在,在报纸上都登了半个月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
所以他才会想出这种办法。
杨怀远叹了口气,想要收回照片,被杨江离按住了。
“外公,绣出来太慢了,或许我可以试试画出来,可以吗?”
“你能画?”杨怀远不太相信。
姚思文和杨芳若也有些惊讶,只有林薇淡定的啃着排骨。
杨江离轻轻一笑,在大家不确定的目光中微微颔首,“我可以试试。”
看到她这自信的模样,杨怀远高兴得不知道怎么好了,“乖囡,你如果能画出来,外公替那三位烈士的家属谢谢你!”
“外公,您这话太见外了。”
杨江离失笑不已,“照片我先拿回去,争取三天内给您回复,您看行吗?”
“行行行,太行了!”
杨怀远高兴的拿过酒壶倒了两杯酒,“乖囡,外公敬你!”
杨江离端起剩下的一杯,和杨怀远碰了碰杯,一口闷了个干净。
瞬间,火辣的感觉在舌面和喉咙里蔓延开来。
“呼!”
“哈哈哈!”
看到杨江离辣到脸红,杨怀远忍不住哈哈大笑。
酒足饭饱,杨怀远便回房间休息了,杨江离拿着老照片回到房间午休。
半小时后,杨江离爬起来找到铅笔和画纸,循着记忆中老师们曾教过的话尝试勾勒出照片中三个人的大致轮廓。
素描、油画、雕塑,这三种都能塑造人物形象,又各有千秋。
这三种无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对人物轮廓的构造、综合考量光影的变化等。
照片中的人物严重失真,只有大致的轮廓还能看出来,但外形好塑神难造。
忙活了三个钟头,杨江离才勉强对画出来的人像满意一点。
但她没见过真人,不知道画出来的和真人的差距在什么地方。
于是,她干脆拿了一张素描找到了杨怀远。
“外公,你看看这样行吗?”
杨怀远诧异的放下茶缸,接过素描细细审量起来,脸上逐渐由诧异转为赞叹。
“乖囡,你画的很好,比照片里清楚多了!”
“不知道这和真人像不像呢?”
杨江离的话让杨怀远收敛了脸上的笑容,良久,他站了起来。
“你小舅舅明天回来,到时候让他来看看就知道了。”
“那行,我先画着。”
有了这句话,杨江离的心安定多了,回到房间后把素描放到了一边。
第二天。
下午,杨仁修带着一大家子人来到杨家。
玉远山亲热的把自己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抱到杨怀远面前,“阿爷,来看看您的重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