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兔儿爷
徐清然记得,在前世的一本名叫《中华全国风俗志》中有记载。
“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
原本是让百姓开心热闹的风俗,却被这个师爷弄得乌烟瘴气的,这让徐清然顿时对这玩意失了兴趣。
穿过旷野,沿着小巷往里走,片刻后便到了镇中心。
官府规定,镇中心不能无故生火玩火,以免走水伤及百姓。
因此,镇中心的气氛比刚才的旷野塔柱要温馨得多。
街道两边有两家小摊。
一家是卖兔儿爷的,另一家是出售兔儿爷的。
一家的价格不贵,另一家也挺便宜。
徐清然看着左边那家小摊的摊主。
一个身躯十分庞大的汉子,身高六尺有余。
两米的身高,一个手掌都有自己的头一般大了。
中等大小的兔儿爷在他手里面,大小还比不上他的那根大拇指。
若不是看见他一边捏兔儿爷一边叫卖,徐清然绝对不会相信这小玩意是他亲手捏出来的。
摊上所售卖的兔儿爷,有大有小,有精有粗。
兔儿爷外形为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庄重威严却又不失可爱。
徐清然上前买了两只中等大小,较为精致的兔儿爷。
一只站着捣杵,一只坐在马匹上。
其中一只是青雀的,另一只也是青雀的。
因为两者形态各异,她都非常喜欢,两只都买了。
据说,兔儿爷最开始是用于中秋拜月祭祀的。
但天武皇帝刘持斌刚刚登基,就将拜月祭祀这一活动给换成了赏月。
一来可以避免人力物力的铺张浪费,二来还可以浇灭大户人家在中秋祭祀时对祭品的攀比之风。
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不知道礼部的哪个七品京官头铁,居然站出来反对。
“陛下,万万不可啊!”
“祭拜兔儿爷乃是传统礼制,万万不可废除啊!”
刘持斌的脸色一下子就黑了下去,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文臣武将无一不看向礼部尚书。
那耐人寻味的表情似乎在说:你示意的?
礼部尚书立马反应过来,朝着那个官员喝道:“大胆!”
“陛下这是为了普天百姓,况且礼并未废,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而已,你一个区区七品官员岂能懂得陛下的用意!”
礼部尚书话音刚落,众大臣的目光又随之转向那个七品官员。
那眼神,仿佛像在看一个傻逼,又仿佛在看一个死人。
有实权的正统皇帝在登基后的第一次早朝,发出的第一个旨意,只要不是特别过分,影响到了勋贵的根本利益,那么群臣们都会同意。
一来是表示自己愿意辅佐新帝,二来则是给新帝留下一个好印象。
可那个出头反驳的七品官员简直就和个二愣子一样,这点潜规则都不懂。
礼部尚书悄悄瞥了一眼皇帝的表情,随后跪下道:“此人恪守旧制,丝毫不懂进取,完全没有把百姓的艰苦放在眼里,微臣恳请陛下免去此人官职!”
礼部其余官员也通通跪下,齐声道:“微臣恳请陛下免去此人官职!”
七品官员慌了。
他其实知道这个潜规则,只是想在新帝面前露个面,刷个存在感。
但猪脑子的他没想到,这个节骨眼可不兴唱反调。
于是,他便被罢官回家了。
要不是刘持斌看着今天是自己登基后第一次上朝,非得杀了他立威不可。
此事过后,兔儿爷便未在祭祀中露过面了,直到后来,逐渐变成了孩童在中秋节独爱的玩具。
青雀左手提着燃灯,右手拿着装兔儿爷的布袋,蹦蹦跳跳的走在前面。
走着走着,就听到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
原来,是官府派来游街巡视的人发出了提醒,还有半个时辰就要到赏月的最佳时机了。
刚刚还在街上玩乐的人,在不到一刻钟的时间里就走了大半。
消失的人,无一例外的全都回家了,还逗留在街上的人也加快了手中的动作。
即将到赏月的最佳时机,在家里与亲朋好友坐在院落中,吃着月饼,喝着茶。
这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自从新帝宣布将拜月祭祀变为赏月后,这也是雷打不动的选择。
许多人都在期待着这温馨祥和的一幕。
家人围坐在院中的圆桌旁,孩子左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