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千古名词(上)
在众人艳羡的目光注视下,李赓也走上前接过纸和笔。略做沉思,脑海中的记忆便快速翻动,最后定格在一篇名传千古的词前。
李赓先是朝着众人拱手施礼,随后说道:“既然刚才百夫长说了若是能作出诗词者便可以携一随从入玄甲军,那我便作词一首吧”。
见李赓竟是要现场做词,几个军中文书也是来了精神,互相之间对视一眼便围了过来。
没有理会围拢过来的人群,李赓抚纸提笔沾墨,稍微平复心绪后,一个个正楷字迹从其笔尖飞出。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臂袍摆动,笔走游龙。在一干人等惊愕的眼神下,一篇即将名动天下的诗词跃然纸上。
起初几个老文书并不相信李赓能作出什么好词来,大抵也就是刚刚那几个落魄书生一般,写一段吹捧的辞藻罢了。
可是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几句刚刚出来的时候,词中所渲染的肃杀气氛瞬间便将他们这几个即使是长年累月生活在在玄甲军中的老文书都吓到了。大抵还是边关之地安稳了太久!
有的喃喃自语“民间竟然有如此大才,看来这次北晋的上元诗会究竟要花落谁家怕是不好说了!”
前文也说过,雁门关并不具备供给军队的能力。因此但凡军中给养都来自关内诸国供奉。所以各国也没少借着供奉给养的名头在玄甲军内安插人手。说这话的老文书便是北晋国安插在玄甲军中的眼线,尽管这眼线的底细基本也是人尽皆知了。
近年来,草原人异动。不时有小股部队南下烧杀抢掠。虽说因其人数不多,造成的损失并不大。但是架不住其不停的骚扰,也着实够一些小国头疼的。
雁门关作为北境门户,玄甲军作为雁门关的驻守军队却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这当然会惹得北境的一些小国国主不满。放任草原人南下抢掠也就罢了,居然还任其原封不动的回去,完全就是不加阻拦的!
那些小国主心想,既然有你没你都一个样,那我还拿真金白银的养你们干啥?因此逐渐的便断了对雁门的给养输送。
目前整个北境也就北晋国还在承担着这份责任,但也是属于不定期的那种。
而北晋国,作为整个炎黄域北境唯一的霸主级别存在,因其国内文风极盛,连带着导致整个北境也被其影响。一年一度的上元诗会自然也就显得无比重要了!
这次玄甲军募兵之所以临时放宽会读书写字者的准入条件,也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上元诗会。
因为只要有带着玄甲军标签的人能够进入其中,对于整个玄甲军中人士来说,无论低中高层,那都是觉着脸上有光的事情。更别提随之而来的丰厚给养了!
当然了给养问题那是军中高层应该博弈的事情。
左卫营的百夫长大人见众人都一脸呆滞的样子,只好焦急的推了一把旁边的王姓军中文书。没办法,他并不识字。“王文书啊,这人所做之词如何呀?”
王姓文书被推的回过神,颤抖着说道:“此人…真乃大才,所做之词当为千古名词!”
此话一出,左卫营百夫长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是压抑着内心的狂喜问道:“此话当真?若是敢欺瞒于吾,定要尔吃不了兜着走!”
王姓文书虽说被吓了一跳,但想了想还是认真的答复道:“不敢欺瞒大人,小人所言句句属实!”
百夫长听后再也压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之情,欢呼道“哈哈哈,好,真好啊!”
他自从任职百夫长以来,一直升迁无望。上面无人,而自身又惜命。所以平时只能靠着跟在草原人的小股部队后面捡一些流民的人头来积攒一些小功小劳,但若是想籍此升迁那是万万不可能的。
这下好了,经自己之手竟挖掘出了一位能作出流传千古之词的大才。这是何等的功劳?可比辛辛苦苦的杀良冒功强了不知几万倍!想来千夫长一职是跑不了了!哈哈看来老天待咱不薄啊!念及至此,方脸上不由得布满得意之色。
……
却说这边李赓一气呵成的写完后,便自信的收笔起身。也不管在场之人如何反应,领着傻子守田快步追着前面那几个书生而去。倒是没有人出手阻拦。
不是他定要搞什么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之类的噱头。老实说刚才他确实想要好好的人前显圣一回,并妄图凭借这首千古名词混个千夫长亦或者军师之类当当。而是有件事突然打断了他的计划。
沉寂许久的传国玉玺突然有了动静!
自打李赓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多月的时间以来,传国玉玺一直是销声匿迹的。甚至一度让李赓以为其是不是在已经不在他身上了。却不料,就在他准备装波大逼时,传国玉玺受其强烈情绪波动的影响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