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6章 协会和出口
布里奇见楚向前又拒绝,心里暗骂一句。
嘴上却毫不犹豫说道,“斯塔克,去年我们上拍的12匹3岁马,拍出936万美元。
12匹2岁马驹拍出420万美元。
今年16匹3岁马,拍出1312万美元。
加上诺顿爵士和他背后的飞利浦殿下、蒙巴顿爵士。
12个人即便是均摊500万英镑,也不过每人42万不到。
但带来的利益,却比500万多一倍,甚至几倍。
这生意,我们没理由不做。”
楚向前在心里默默一算,尼玛的,这些家伙两年内,居然赚了2668万美元。
即便扣除马场建设、人工、育种等等投资和花销,80,甚至90的利润还是有的。
楚向前瞬间觉得自己亏了。
好在再算算9个人一分,每年130万美元左右。
心里这才平衡起来。
迟疑几秒,笑着说道,“价格跌一次,其实是好事。”
这道理,大家仔细想想,也能想明白。
市场对汗血马的需求,不可能一直这么旺盛。
总会有恢复理性的那一天,那时也是汗血马价格暴跌的时候。
好在欧美市场足够大。
每年楚向前也只是拿出40匹或者80匹汗血马,加上牌友会这些人手里的汗血马。
进入市场里的,只有五六十匹,或者上百匹。
分散到东南亚、镁帼、瑛帼、法兰西等等欧美国家,数量就显得很少了。
要不然,也不可能维持住,近百万美元一匹的价格。
说白了,楚向前卖的那些汗血马,除了质量确实不错。
真正的用途,其实是买回去当种马。
要是运气好,跑出好名次,甚至中低级别的冠军,那就最好。
至于一级赛事的冠军,买家自己都不奢望。
这几年的拍卖,也证明了楚向前的眼光。
所以或许前两年,还会有人抱着赌运气的想法,奢望楚向前有看走眼的时候。
但这两年,买家心里很清楚,真正的好马,楚向前不会上拍卖。
而且外界一直认为,楚向前弄来的汗血马,都是从中亚运过来的。
这就意味着,中亚那边每年出产的3岁马驹,会少40到80匹好马。
时间久了,说不定中亚那边汗血马的质量,会慢慢的被欧美超越。
那时,定价权和汗血马的出产地,就不再是中亚独属。
以欧美在纯血马上的运作经验,撇开中亚产地国,就能把汗血马八九成的利润,留在欧美可不难。
就和北极熊产的钻石一样。
产量再多,品质再好,欧美掌握话语权,不认你的钻石,北极熊就是卖不出好价钱。
甚至市场普遍认为,北极熊的钻石质量就是不行。
当然,要是北极熊白菜价一样的卖钻石,确实能毁掉整个钻石行业。
所以欧美钻石巨头,经常就得和北极熊谈判。
最后留给北极熊一定的利润和出口份额,就能像扔根肉骨肉一样的一直吊着北极熊。
毕竟,市场是欧美的,北极熊想靠着钻石在欧美赚钱,吃亏那是难免的。
这种玩法用在汗血马上,其实也一样的玩法。
而且马匹到底是生物,而不是地底下埋着的矿产。
出生到能上赛场,至少3年。马匹又基本上都是一胎一个。
这就意味着,最近几十年里,汗血马族群扩大的速度会很慢,天然会是稀缺品。
一旦北极熊加强对汗血马的禁运力度,价格会坚挺。
加上汗血马本身就耐力极强,泡沫即便被戳破,价格再如何跌,也会有个限度。
用楚向前的眼光去看,比起钻石,汗血马其实更适合炒作。
所以最近几年里,汗血马的价格才能一直维持在高位。
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也就是楚向前和牌友会这些人,理所当然的吃下最多的利润。
对牌友会这些人,还有飞利浦、蒙巴顿和玛格丽特来说,能延缓几年,赚的也就更多。
等自己赚够了,就有本钱在汗血马价格暴跌的时候,趁机低价买下其他马主,马场手里的纯正汗血马马驹。
甚至巴不得那些跟风养汗血马的马主和马场破产。
到时候,汗血马进入市场的数量减少,价格自己又会涨回来。
要是再出一匹冠军马,那吃到大头的,又是他们这些人。
布里奇甚至建议在港岛,组建汗血马国际交流协会,暗地里控制汗血马的价格。
不过,这一切能不能成,其实还靠楚向前。
或者说,协会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