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摄大乘论 > 第1集《摄大乘论》

第1集《摄大乘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菩萨经》。这个时候,天亲菩萨听到这部经,讲到大乘的因地甚深见、广大行,他被大乘佛法修行的甚深广大而感动。接下来,无着菩萨又使令他另一个弟子,诵《华严经》的〈十地品〉,把菩萨的功德开显出来。这个时候,天亲菩萨看到了大乘因地的甚深广大、果地的功德庄严,就正式的回小向大。他也造了很多部论,来弘扬大乘的教法。

无着菩萨在晚年的时候,做了这部《摄大乘论》,这可以说是他晚年的代表作。他觉得他的精神体力已经有限了,就把这部论交给天亲菩萨,希望他为它作注解,流通后世。所以我们这次讲本论的时候,虽然有很多诸家的注解,但是我们会根据天亲菩萨的注解,所谓的《摄大乘论释》来作主要的依据。理由就是:无着菩萨跟天亲菩萨,在世俗上是兄弟;但是在佛法上,可以说是师徒的关系。

我们要是看到天亲菩萨的著作,就会感觉到:无着菩萨讲唯识学,他的表达方式是比较纲要式的;但天亲菩萨在发明义理的时候,他是详细的、深入的去发挥。当然他的思想跟无着菩萨也不完全一样,可以说是有所传承、有所发挥。但是他根本的架构,是无着菩萨所教授的,所以他们两个也可以说是一个师承。所以我们在研究本论的时候,应该要参考天亲菩萨的注解。好,我们现在看《讲义》。

将述此义,大科分四:

壹、解释论题

贰、修学纲要

参、随文释义

肆、结示劝修 今初。

本论当中有四大科:第一科解释论题,这是我们在研究经典所遵循的第一个原则,就是解释本论的论题;第二科修学纲要,我们在正式进入论文之前,应该要先掌握本论的修学纲要是什么,才能够提纲挈领,知道如何的汇归;第三科随文释义,我们就正式的根据论文,来解释这其中的义理;第四科结示劝修,我们研究本论以后,作一个总结。现在我们先看第一科解释论题。

壹、解释论题

解释论题当中,我们把这个论题分成三段。首先我们看第一段,解释这个摄字。

甲一、释摄

这个摄它单字的意思叫含摄,含摄在本论当中,它代表了两层意思:

第一个、从它的内容来说,它是以总摄别,它是以总相的法,来含摄别相的法。这个别相的法就是说:这个法本身,它不是完整性的,它是单一性的。

比如说我们过去研究过天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他的《三十颂》当中,事实上它讲理论的部分,讲了二十四个偈颂,讲这么多理论;但是它讲到修行,只有讲一个偈颂;后面五个偈颂,是讲它果证的差别。所以这个《三十颂》,基本上它是偏重理观的,所以它是一个别相的法门。

比如说我们上次跟大家研究《瑜伽菩萨戒》,《瑜伽菩萨戒》你打开来看,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它在讲菩萨修行的内涵,菩萨道的三大目标,你的生命有三件事要作:断恶、修善、度众生,所谓的三聚净戒。但是理观的部分,讲得非常少,它偏重事修。

所以说,基本上我们大乘佛法必须广学,就是因为它的法本身,都是单一性的。你很难从一个单一的法当中,去广泛的了解菩萨道的全貌。但是本论的特色,它是以总摄别,就是说:它是从整个大乘的因地,到大乘的果位,从它的理论、修行、位次,广泛的介绍。所以它从内涵当中,是以总摄别,它是一个总相的法门,是一个完整性的教法。这是摄的第一层意思。

第二个、从文字上来说,以略摄广。身为一个完整性的教法,事实上它的文字非常简略,它以简略的文字,来摄受广大的教法。所以说摄这个字,在古德的注解当中,有人以总一切法,持无量义,用总持这两个字,来解释这个摄字。

也就是说本论是以简要的文字,来开显大乘的广大教法。简单的说:本论可以说是依止瑜伽唯识的教派,来开展整个菩提道的修学法要,就是唯识学的菩提道修学法要。

比如说我们看般若部的《大智度论》,它也是一个总相,它有理论、有修行、有位次;《瑜伽师地论》,它也是一个总相,非常完整的教法。但是这两部论都是一百卷,相当的多。本论只有十卷,无着菩萨能够以将近十分之一内涵的文字,广泛的介绍大乘的法义,这一点是非常难得殊胜的,所以它有资格称为摄,就是这个意思。

甲二、释大乘

它到底是摄受什么东西呢?说是以总摄别、以略摄广,它到底是含摄什么东西呢?就是含摄整个大乘的法义。这个大乘当中,我们分成两段:第一段先解释大乘的内涵;第二段再用比较的方式,来说明大乘的不共。先解释大乘。

一、大

这个大,是约着法的法体、法的自体来说,叫做大。这个法体的大,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是多跟胜。这个多是约它的量,大乘佛法的量是特别的广泛,不管是它的因地,不管是它的果地,都是时空无尽的广泛修学。不但是广泛,它的本质也特别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