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重生93:开局退婚迎娶白富美 > 第2395章 这花浇倒是少见

第2395章 这花浇倒是少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叶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修长的手指轻抚过第二个锦缎包裹表面那精美的云纹刺绣。他动作从容不迫,缓缓解开了那道丝绸绳结。随着层层锦缎的展开,一件造型极为特殊的瓷器逐渐显露真容——那是一件清雍正年间的青花菊瓣花浇,器型之奇特令在场所有人都不禁屏息凝神。

这件花浇通体呈现出雍正朝特有的青花发色,那种深沉而又清澈的钴蓝色,承载着岁月的沉淀。

器口大开,呈现出优雅的侈口造型,边缘微微外撇,显得端庄而不失灵动。在口沿的一侧,巧妙地延伸出一个短小精致的流嘴,流嘴的弧度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倾倒时的流畅,又维持了整器的美感平衡。

颈部修长挺拔,如同美人的玉颈般优雅,在中段位置,工匠们以精湛的技艺装饰了一道凸起的棱线。这道棱线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整器造型的点睛之笔,它将颈部分为上下两段,形成了层次分明的视觉效果,展现出雍正朝瓷器追求完美比例的审美理念。

清雍正景德镇官窑青花菊瓣纹花浇

肩部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呈现出优美的斜肩造型。在肩部的上下两端,各自起着三道精细的棱线,这些棱线如同精心谱写的乐章中的和声,相互呼应,层层递进,营造出丰富而不杂乱的层次感。每一道棱线都经过工匠的精心计算和雕琢,宽度适中,深浅得当,在光线的照射下形成微妙的阴影变化。

腹部的造型更是匠心独具,削直的线条呈现出垂直的扁圆形轮廓,这种造型在清代瓷器中并不多见,体现了雍正朝工匠们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腹部的上下两端,各自模印着一周精美的仰覆菊瓣纹,这些菊瓣纹线条流畅,层次分明,每一片花瓣都雕刻得精致清晰,仿佛真的菊花在瓷器表面绽放。

器物的底部采用平底设计,配以矮圈足,这种足制既保证了器物的稳定性,又不会显得笨重。在颈与肩的连接处,安装着一个造型优美的曲形把手,把手的弧度经过精心设计,既符合人体工学,又与整器的造型完美融合。

最令人称奇的是,透过器物的内壁,可以清晰地看到把手与器身的连接处竟然安装着一枚小小的金属钉。这枚金属钉虽然微不足道,却反映了当时景德镇窑工们精益求精的工艺态度和为确保器物牢固耐用而采用的独特加固工艺,这在同时期的瓷器中极为罕见。

在底足的内侧,以纯正的青花料精心书写着“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这些字体笔画工整有力,每一个字都透露出皇家御用瓷器的尊贵气息,字体的排列整齐划一,青花发色纯正稳定,显示出雍正官窑的精湛技艺。

陈阳在仔细端详这件奇特的器物之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的神色,不由得侧过头来,带着几分玩味的笑意看向叶辉。

他心中暗自感叹,这件东西名为花浇,说得通俗一些就是专门用来浇花的器具,但这可不是普通人家用的浇花壶,而是皇宫内院专用的精品。

这类器物在古玩市场上极为罕见,其稀有程度远超一般的官窑瓷器,因为它本身就是皇宫里的日常用品,是专门为宫中花园浇灌珍贵花卉而制作的实用器具。

细想起来,这样的物件能够流传至今实在不易,平日里用来浇花的器具,即便是皇宫制造,又有多大的几率能够流传到民间呢?

这类日用器皿往往会在长期使用中损坏,或者在宫廷变迁中被遗忘。就算是当年宣统皇帝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的时候,那些宫女、太监们在慌乱中抢着收拾各种宝贝器物,恐怕也没有人会特意去收拾这类看似普通的浇花用具。

这件花浇器型别致罕见,青花发色沉稳如深潭静水,每一笔都蕴含着雍正朝独有的威严与沉静。晕染自然流畅,青花料在窑火中自由挥洒,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

釉面莹润如羊脂白玉,在灯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手指轻触便能感受到那种细腻光滑的质感。菊瓣纹模印清晰锐利,每一片花瓣的纹理都纤毫毕现,真实的菊花在瓷器上绽放。

把手曲线优雅流畅,宛如仕女纤细的玉臂,既实用又美观,展现出宫廷匠师的精湛技艺。整体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猛一看,几乎就是一件雍正官窑的标准器,甚至比很多常见的官窑器更具艺术性和稀缺性,堪称雍正朝瓷器工艺的巅峰之作。

店内众人的目光再次被牢牢吸住,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件精美的花浇上。

掌柜们瞪大了眼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发出阵阵低低的惊叹声,声音中透着难以掩饰的震撼和敬畏。连见多识广的钱会长都忍不住微微倾身,像朝圣者般仔细观瞧着这件珍品,眼中闪烁着专业鉴赏家特有的光芒。

陈阳的表情却变得凝重起来,眉头微微皱起,察觉到了什么不寻常的地方。他缓缓伸出双手,小心翼翼地将花浇捧起,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瓷器精灵。

分量适中却又透着厚重感,手感温润细腻,釉面的触感如婴儿肌肤般光滑,青花的沉入度恰到好处,青花料已与胎体完全融为一体。

陈阳看得极其仔细,目光如显微镜般审视着每一个细节,特别是那道颈部凸棱的弧度和厚薄变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