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骗子和智障
明明是晴天,天却是雾蒙蒙的,像是罩了一层毛玻璃。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铅油味。没错,光这味道,京城特色没跑了……库里南在前面领路,后面跟着一辆印有“雨田”字样的货柜车,一前一后,驶入国博的院子。何安邦眼睛一亮,磨着拳擦着掌:“快,关门、卸货!”顿时,叉车、装载机、滑轮式龙门架,并十几个工作人员拿着撬棍、绳索,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这架势,像极了工地上打群架时的情景,雷玉章和雷明真都懵了。李定安哭笑不得,跳下了车:“你卸货就卸货,关门干什么?”“废话,万一你反悔,跑了怎么办?”何安邦嗤笑了一句,又和雷玉章握着手。价值好几千万的东西,又是从几千公里外运过来的,身为“雨田物流”的老板,雷玉章当然要过来看一眼。至于雷明真,纯属打酱油……寒喧了几句,开始卸货,从后到前,先卸的就是那几件石器。当看到那一对石鼓时,别说雷玉章和雷明真,就连何安邦都愣了。怪不得问李定安要准备什么东西时,李定安特意要求,最好多备几件起重设备。就这玩意,一樽怎么也得有好几吨……“这东西……也是从乌兹别克运来的?”“当然!”李定安点着头,“当时见到这东西,我比你还震惊:就想不通,当年载漪是怎么把它运出去的,运出去的意义又在哪里?”何安邦摇了摇头:天知道……最显眼的就是这玩意,还有两对石锁,几件寿山石雕的摆件,剩下的全部装着箱。工作人员一件一件的搬下车,先运到库棚底下,然后拆箱、分类,最后运到操作间。都是经常从事考古的专业人员,根本用不着李定安操心,何安邦招呼着他和雷玉章往操作间走。边走,何安邦边指着清单上面的银册和礼器:“电话里问伱你不说,现在总能开个价了吧?”“我不开,就按国博和故宫的程序走,该多少多少……哪怕你不给钱都行!”稍一顿,李定安表情很是认真,“但租期至多半年!”何安邦都懵了:“半年才能展览几场,都不够馆员们研究的?”“就半年!”他的态度异常坚决,何安邦下意识的愣了愣。常言财不露白,要是一般人,这样的东西肯定是能藏多严实就藏多严实,管你天王老子来:我租个鸟?所以说,李定安已经相当可以了。半年就半年吧……何安邦点着头:“那除了玉器和银册,还有什么你不准备卖的东西,我一块租了!”“留着也没什么意义,都卖了吧!”何安邦顿时来了精神:“真卖?”李定安顿了顿,有些狐疑:“都是很寻常的御器,你们应该不缺。”“国博和故宫当然不缺御器,但其他博物馆缺啊?”何安邦拿出了手机,“不然我让你拉到这里干嘛,真当国博的装卸工好使唤?”李定安稍一怔,才想起来:部里正在开会,各省市文管单位、博物馆的主要负责人全在。反正是随手的事,何安邦顺带着就帮他推销了……他叹了口气:“谢谢了!”“咱俩什么关系?”何安邦边打电话边转着眼珠,“你要真谢,租期再延半年就行!”“那就算了!”李定安摆着手,意思是和你客气纯属多余。何安邦“嗤”的一声:“虚情假意!”雷玉章好不羡慕。说实话,他认识的领导不少,但把关系处到这么随便的份上的,那是一个都没有……操作间非常大,四面全是长案,靠墙是柜子,但摆的不是文物,而是各式各样的考古工具和光学仪器,一看就是馆员们平时研究和修复文物的地儿。箱子一件接一件的运了进来,东西也一件接一件的取了出来,摆在了长案上。何安邦的眼睛也越来越亮。珑,少阳,意为春,指东方,典载:春分卯时,祭于朝日坛。琥,少阴,意为秋,指西方,典载:秋分酉时,祭于夕月坛。璜,老阴,意为冬,指北方,典载:冬至,大祀天于圜丘(天坛)。全是皇帝用来于大典中祭礼四方与四季的重器,唯独少了一块代表南方的璧,或是琮。也是巧,故宫和国博都有璧和琮,而且不止一块。但不巧的是,国博恰好缺珑,故宫恰好缺璜,却谁也不愿意让给谁。所以说,又巧了,李定安这三件刚好能给两家都凑齐活了。可惜,不管是何安邦还是吕本之怎么劝,李定安都是咬死不松口:不卖!所以就只能退而求其次,先租回来,该展览展览,该研究研究……看完了三样礼器,确定没什么问题,何安邦又仔仔细细的看着银册。足足一分钟,他才满意的舒一口气,又露出一丝讥笑:“我和你说过吧,陈总和你通电话的时候开着免提……当时许多人一听‘端郡王’,都说九成九是假的,还提醒我和吕教授:千万别被人骗了……我又不是傻子,还能听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