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源头,良心,会痛否
是夜,
幽暗的天空闪烁着点点繁星。
谷口数百步外,架设起了一个个火堆。
一个个将军和士卒,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围坐各处火堆周围,默默啃着手里的干粮大饼。
不远处,则是一座座支起的军帐。
干粮和帐篷物资,都是让大营送来的。
远远的传令,远远的放下,再前去取回。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瘟疫事大,必须谨慎一点。
否则,万一有个好歹被染上,军营密密麻麻的几十万人……
其中一座火堆旁,坐着秦侯爷和两位军师,外加一群将领。
所有人毫无例外,不时抬目瞅了眼贾诩。
一众将军身份稍低,不好说什么,只是满脸的郁闷。
诸葛亮也是如此,地位同等,没法出言怪罪,只能每隔一会儿就叹息一声。
秦侯爷倒没有任何顾忌,时不时的瞪上一眼,来宣泄心中的郁结。
被目光集中盯着的贾诩,几乎如坐针毡,不得不第多少次开口苦涩道:
“主公,诸位将军,还有孔明兄,大家都尽可放心,诩可拿项上人头作保,大家绝不会染上疫症,那名军卒属于前期,前期!!诩反复观察了几十例,还从未有在前期隔空传染的先例,不然诩也不会如此大胆的把主公和诸位带到此处。”
“……”
秦侯爷翻了个白眼。
假如都染上了,你拿脑袋担保还有个鸡毛用?
反正等同致死绝症,左右都是个死。
沉默了一会儿,坐在右手的宇文剑突然好奇问道:“军师,今日那名染疫兵卒是哪里来的?”
闻言,一个个将领再次将目光集中了过去。
秦侯爷目不斜视,心中已有了猜测。
雷豹一边盯着眼前的火堆,一边眼角微微颤动吃着干粮。
诸葛亮或许也猜到了什么,眉头皱了皱,似有不忍。
“来源?”
贾诩看了眼秦侯爷,随口道:“前段时日,诩前来东平的路途,经过一偏僻村落,村中的村民都患此瘟疾,几十口人几近死绝,为防外传,诩只得令人焚烧了此村,却不料随行的一批军卒还是染上了,不过都已被隔开到人迹罕至地带,不会造成传染风险。”
“那个……”
雷豹有点坐不住了。
瞥了眼贾诩,脸色颤了颤,快速吃完干粮,告罪道:“侯爷,卑职困乏,就先去休息了。”
“嗯,去吧。”
秦天回应一声,又向众人摆手安慰道:“天色不早了,诸位也都去休息吧,不必紧张,隔离只是预防措施,按照军师所说,若有感染,到这个点儿应该已有了一点症状,既然没有,那就代表无事,三天时间,权且当做休整,都放松放松。”
“喏!”
“喏!!”
一众将军得令纷纷随着雷豹离开。
诸葛亮叹了口气,也随之起身入帐。
很快,火堆旁只剩下秦侯爷和对面的贾诩两人。
“说吧,瘟疫的来源……是不是困杀53万俘虏之地?”秦天开口问道。
“是的,主公。”
“果然!”
秦天了然点头。
对此,他并不奇怪,也是唯一的可能性。
俘虏之事,诸葛亮到了东平,可能心知肚明,却没有开口询问。
其余众将都没被告知,也没这个必要。
总之,具体内幕细节就只有经手的贾诩和雷豹清楚。
就是他,也只知道一个大概。
当初见雷豹回来后,病倒卧床。
其后自东礁岛登岸,又见雷豹畏惧贾诩犹如虎狼,没忍住问了贾诩一句,却还是没让其讲述详细过程。
但不管贾诩用了何种方法,几十万俘虏最终肯定都免不了一死。
而如此庞大规模的人数挤在四面高墙之内,大批量的相继死亡,集中在一起,可想而知会形成何等恐怖的场景。
活人混合着越来越多没去处理渐渐腐烂的尸山,就很容易滋生出瘟疫疾病。
所以,一场战斗下来,为何胜利一方通常要掩埋战场中敌我双方的尸首?
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瘟疫的产生。
“那处地方安全么?有无外传的风险?”秦天沉声道。
“主公放心,对于瘟疫之事,诩绝不敢大意,此地的方圆数里外,诩命人又修建了一圈围墙,将其完全封禁,并且派遣了大量人马驻守,外人绝对进不去,今日那个兵卒,是最近派进去查看高墙内状况的人之一,不慎被传染上的,前面一些染上瘟疫死亡的士卒,也都被焚烧埋葬。”
贾诩连忙保证。
想了下,他又不死心的继续劝道:“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