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冬捕
这大冬天的也没啥可吃的,连喝水都是化的雪水,话说自从入冬以后,水也不够用都好久没洗澡了,好想去河里洗澡啊……
河里?对了河里!河里有鱼啊,打点鱼回来吃吧,这的鱼估计也能好吃吧,都多久没吃着鱼了,想着就要流口水了。
不过这大冬天的也不好凿冰啊,以往在老家的时候家里的叔伯都是自制的冰镩,底下是几十公分的用铁打造的尖头,上方固定一米左右的粗木头,在顶头的位置固定两个把手。
通常都是几个男人来回接力,将冰镩对准冰面一下一下的打进冰面,要注意不要砸到脚上,将多余的冰舀出冰洞,再重复打洞,直到把冰洞打透,有水涌出来,再将冰洞修整一番,将洞口扩大一些,就可以打鱼了。
但在这又没有铁,只能看看用石头能不能代替了。暂时不能保证能不能打透冰层,所以阮新月并没有叫上族人,只叫了两个兄长陪她去折腾。
乌日的力气比较大,所以由他搬动大块的石头,苏和搬正常大小的石头,阮新月则是背着空背篓跟在后面就行了。
选了一块没有被雪覆盖住的冰面,仔细研究了一会也没有看出来这冰层到底冻了有多厚,干脆放弃,直接开凿。
先让乌日把几十斤重的大石头举高,其他两人躲得远远的看着,把大石头用力地砸下,结果坚硬的冰层只出现一点痕迹。
阮新月哒哒的跑过来看了看冰面,又看了看石头,然后指着石头尖锐的一角,告诉乌日拿这边砸向冰面。
乌日搬起石头连续砸了好几下,冰层被砸出一个大约10厘米深的坑,但根本砸不透。
阮新月又找来一块比较尖锐的石头,砸了两下手就痛得不行,苏和心疼妹妹赶紧接手过来,继续凿了半个小时,终于见到了水。
又取下乌日别再后腰上的长枪,一点一点的扩大洞口,又废了半个小时终于把洞口破到直径半米左右,去冰的时候又犯了难,沾了水的冰更加寒冷刺骨,没法像干冰那样直接用手就能往出刨。
正在阮新月犯难之际,洞口钻出来的一个桃核大小的鱼嘴,漏出冰面以后,鱼嘴一张一合的迫切的呼吸着新鲜空气。阮新月高兴极了,一把抓住,把鱼拖出水面,一条半米多长的鲤鱼亮相在几人面前。
阮新月炫耀的给兄弟两人看,苏和兄弟俩看见妹妹高兴他们自然也高兴。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等待的时间阮新月直接把鱼开膛破肚清洗干净,没想到这里的鱼长得这么大个,三四条就把背篓装满了。
背篓满了阮新月就带着兄弟俩回部落里高高兴兴地煮鱼汤了。
下午没什么事,喝完鲤鱼汤,阮新月去采了许多蒲草叶回来回来,打湿搓了好多草绳。搓草绳的时候叫兄弟俩又上山砍了几根竹子回来,将竹子破开,放在火上烤一烤,竹子受热方便定型,将竹子弯成圆形,接口位置切出茬口,互相扣死。
再选择一根粗树枝,在顶端削掉一块,把围好的竹子固定在树枝顶端,用绳子绑好,一个网兜的大体部分就做好了。
再用绳子编制一个网兜:将绳子对折,形成一个环状,选择绳子的一端穿过环状,然后将两端拉紧,形成一个结。
将绳子的左端放在环状的上方,右端放在下方。 将右端的绳子从下方穿过环状,然后将左端的绳子从上方穿过环状。然后拉紧两端的绳子,使网兜的底部形成。
接着重复步骤,不断交织绳子,直到网兜达到所需的大小,将绳子的末端打结,以固定网兜。
最后把网兜系在竹框上,固定好,一个简易的既能捞冰又能捞鱼的捞兜就完成了。
一下午阮新月连着做了好几个捞兜,这还是有兄弟两个帮忙呢,到晚上的时候手都疼的发抖。
草草挑了一条差不错够三个人吃的大鱼煮熟分着吃了以后就去睡了。
第二天将剩下的鱼都炖熟,叫了大家一起来吃鱼肉喝鱼汤,又有新的食物另族人们眼前一亮,鲜嫩可口,就是鱼刺不好挑。阮新月特意交代大家千万小心鱼刺卡到。好在鱼大鱼刺也大,还好挑一些。
“这河里的东西以前倒也见过,但自从有族人尝试以后死掉了,就再也没人敢尝试了,没想到这东西这么鲜嫩可口。”一个男人笑呵呵的举着空碗说道。
“那估计是直接连刺都吞了,被鱼刺卡到了。所以咱们吃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鱼刺。”阮新月跟众人解释道。
吃完鱼肉,没想到鱼汤更加鲜美,跟肉汤更是不一样的风味,鱼汤喝的众人眼睛都眯起来了。所以在阮新月提出吃完饭去打鱼的时候,族人们一个拒绝的都没有,纷纷应和。更是积极的拖家带口的一起去凑热闹。
体力活自然都是男人们来的,苏和和乌日已经有了经验,便先演示给众人看,打好了第一个冰窟窿以后,众人纷纷散开来自己去凿新的冰窟窿。
没一会来的四五十个男人们各自凿好了冰窟窿,用捞兜把冰都捞干净,然后站在冰窟窿旁边看着阮新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