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神医出狱 > 第1391章 祭台石

第1391章 祭台石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离开孔雀坝时,傣族大叔帮他们找了艘更大的竹筏,足够七八个人并排坐下。

撑筏的是玉罕的表哥岩光,一个皮肤黝黑的傣族青年,笑起来露出两排白牙,手里的竹篙有成年人胳膊粗。

“到月亮湾要走两天,中途要过三道滩,水急,你们坐稳点。”

岩光用竹篙在岸边一点,竹筏缓缓驶离码头。

“三道滩?危险吗?”

叶晨欣下意识地抓紧轩辕坤的胳膊,他的气色好了不少,已经能自己坐稳,但叶晨欣还是习惯性地护着他。

“不危险,我表哥是‘水上飞’,再急的滩也能撑过去。”

玉罕坐在筏头,双脚伸进江水里,荡起一圈圈涟漪。

岩光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挠挠头“玉罕就会吹牛,不过你们放心,有我在,保准平安。”

竹筏逆流而上,澜沧江的水比下游更清澈,能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偶尔游过的小鱼。

火女学着玉罕的样子,把脚伸进水里,冰凉的江水让她舒服地眯起眼睛“比空调还凉快!”

“小心被鱼咬脚趾头。”

阿吉吓唬她,手里拿着根树枝,假装在钓鱼。

“鱼才不咬我呢!”

火女得意地晃了晃脚“我身上有火,它们怕烫。”

赵琰坐在筏尾,手里把玩着那个青铜铃铛。

阳光透过铃铛的镂空花纹,在竹席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蚩尤骨上的古歌符号。

他轻轻晃动铃铛,清脆的响声随着江风飘散,竟引得远处的水鸟跟着鸣叫,像是在回应。

“这铃铛确实不一般!”

张雪凑过来看了看“你觉得……它真能指引蚩尤骨的位置?”

“不好说!”

赵琰摇了摇头“但它和水有关,月亮湾又是澜沧江的拐弯处,水流回旋,很可能藏着秘密。”

“不管藏着什么,先享受这江风再说。”

“这鱼叫「巴扎」,澜沧江特有的,刺少肉嫩。”

苏海燕递给赵琰一块烤鱼,是早上从集市买的,用香茅草捆着,烤得外焦里嫩。

赵琰咬了一口,鱼肉带着淡淡的草香,确实鲜美“比城里的烤鱼好吃多了。”

“那是自然!”

岩光接过话茬“我们傣族吃鱼,讲究现捕现烤,从江里捞上来,用香茅草一捆,火上一烤,不用放调料就香得很。”

他说着,突然把竹篙往水里一插,手腕一翻,竟提上来一条巴掌大的鱼,银闪闪的,在阳光下蹦跳。

“厉害!”

火女拍着手叫好“她表哥,你教教我!”

岩光笑着把鱼扔进竹筏上的小竹篓“这要力气和巧劲,你这小胳膊小腿的,怕是学不会。”

一路说说笑笑,竹筏很快到了第一道滩。

这里的水流确实湍急,浪花拍打着礁石,发出哗哗的声响。

岩光站在筏头,眼神专注,竹篙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左点右拨,竹筏在浪花中灵活地穿梭,避开了所有礁石。

“抓稳了!”

岩光喊了一声,竹筏顺着一道水流的缝隙冲过滩头,激起的水花溅了大家一身,引得火女和玉罕尖叫着大笑。

过了滩,水流平缓下来。岸边出现一片茂密的橡胶林,几个傣族妇女正在割胶,弯刀在树干上划出浅浅的口子,白色的胶汁顺着导流槽滴进挂在树下的陶罐里。

“这橡胶能做什么?”

火女好奇问道。

“能做轮胎、胶鞋,还能做密封圈……”

岩光解释道“当然,以前我们用它粘陶器,现在能卖钱,供娃娃上学。”

“你们这儿的娃娃都上学吗?”

叶晨欣问,她注意到玉罕脖子上挂着个小小的书包,里面装着课本和铅笔。

“那当然!”

玉罕点点头“我们寨有小学,老师是从城里来的志愿者,教我们汉语和算数。”

“真好!”

叶晨欣感慨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

轩辕坤握住她的手,轻声说“等我们安定下来,也资助几个像玉罕这样的孩子上学,好不好?”

“好啊!”

叶晨欣笑了,眼里的光比江水还亮。

中午时分,竹筏停靠在一个叫「曼掌」的村寨。

岩光说这里的制陶很有名,是傣族的非遗手艺,正好可以歇歇脚,尝尝村里的竹筒饭。

曼掌村的房子还是传统的傣家竹楼,但不少人家门口都摆着自制的陶器,花盆、水缸、陶罐,造型古朴,上面刻着简单的花纹。

村口的大榕树下,几个老人正围着一个石臼,用木槌捶打着陶土,发出咚咚的声响。

“这是在做「慢轮制陶」。”岩

岩光指着一个旋转的木轮“不用机器,全靠手转,做出的陶器透气,装水不馊。”

火女立刻被吸引了,凑过去想试试。

老人笑着把木槌递给她“慢点捶,要把陶土捶得像棉花一样软。”

火女拿起木槌,学着老人的样子捶打,可她力气没掌握好,一槌下去,陶土溅得满脸都是,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玉罕递给她一块湿布“姐姐,这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