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鲁智深:禅杖镇尘世,酒肉穿肠心向佛
北宋年间,江湖之上有一奇人鲁智深,其原名鲁达,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性格豪爽,侠肝义胆,行事洒脱不羁,却又心怀慈悲,常以救人于危难之中为己任,真乃性情中人。
鲁智深在渭州任职时,一日与史进、李忠于酒肆中相遇。三人相谈甚欢,正饮酒间,闻得隔壁金氏父女哭声。鲁智深性急,询问缘由,得知金氏父女被当地恶霸镇关西郑屠欺压,强媒硬保,要纳金翠莲为妾,却又虚钱实契,将她赶出家门,还索要原本就不存在的典身钱。鲁智深听后,怒发冲冠,当即决定为金氏父女讨回公道。他先安排金氏父女逃离渭州,次日便径直奔往郑屠的肉铺。鲁智深假意买肉,故意刁难郑屠,先让其切十斤精肉,切成臊子,又要十斤肥肉臊子,郑屠虽心中恼怒,但摄于鲁智深的威名,只得强忍。待鲁智深又要十斤寸金软骨臊子时,郑屠终于爆发,抄起剔骨尖刀欲与鲁智深拼命。鲁智深岂会畏惧,他三拳两脚,便将郑屠打死在肉铺前。这三拳,拳拳到肉,分别打在郑屠的鼻子、眼眶和太阳穴上,可谓是酣畅淋漓,尽显鲁智深的勇猛与正义。然而,毕竟闹出了人命,鲁智深为躲避官府缉拿,只得弃官逃亡。
在逃亡途中,鲁智深偶遇金氏父女,金翠莲已被当地一赵员外收留。赵员外感恩鲁智深的侠义之举,便将他介绍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希望能为他寻得一处安身之所。鲁智深虽不情愿,但形势所迫,也只得削发为僧,法号智深。但鲁智深毕竟是个豪爽之人,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生活,难以忍受寺庙中的清规戒律。他在寺中常常饮酒吃肉,醉后便在佛殿撒泼,惹得众僧不满。智真长老却深知鲁智深的本性,他看出鲁智深虽行为不羁,但心地善良,颇具慧根,于是多次宽容他的过错。
一日,鲁智深在山下酒馆喝得大醉,回山途中,借着酒劲,他打坏了半山亭,又闯入山门,大闹五台山。他将寺中的泥塑金刚打得粉碎,还与前来阻拦的僧众大打出手。众僧无奈,只得禀报智真长老。智真长老虽痛心鲁智深的莽撞,但仍不忍心严惩他,只是让他前往东京大相国寺,投奔自己的师弟智清长老。鲁智深拜别智真长老,踏上了前往东京的路途。
在前往东京的路上,鲁智深路过桃花村。恰逢桃花山的二寨主周通欲强娶刘太公之女。鲁智深得知后,决定再次行侠仗义。他假扮刘太公的女儿,坐在新房之中,等待周通的到来。周通满心欢喜地进入新房,却被鲁智深一把揪住,痛打了一顿。桃花山的大寨主李忠闻讯赶来,认出了鲁智深。原来李忠与鲁智深曾有旧交。在鲁智深的调解下,周通放弃了强娶刘太公女儿的念头,桃花山与鲁智深也化干戈为玉帛。
鲁智深继续前行,来到了瓦罐寺。瓦罐寺已被一僧一道霸占,这僧人名叫崔道成,道人名叫丘小乙。他们不仅赶走了寺中的和尚,还在此为非作歹,抢夺百姓财物。鲁智深与他们发生冲突,起初因饥饿劳累,竟被二人打得不敌而走。但鲁智深岂是轻易认输之人,他在附近寻得些吃食,恢复了体力后,便返回瓦罐寺,与崔道成、丘小乙展开殊死搏斗。这一战,鲁智深施展出浑身解数,禅杖舞得虎虎生风,最终将崔道成和丘小乙杀死,为瓦罐寺除了一害。
鲁智深终于抵达东京大相国寺,智清长老安排他去管理菜园。在菜园中,鲁智深结识了一群泼皮无赖。这些泼皮本想给鲁智深一个下马威,却被鲁智深轻松制服。鲁智深不仅没有惩罚他们,反而与他们成为了朋友。他常常与泼皮们在菜园中饮酒作乐,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一日,鲁智深与泼皮们正在饮酒,忽闻树上鸦雀聒噪。鲁智深心烦,竟徒手将那棵垂杨柳连根拔起,众人见状,皆惊为天人,对他更加敬畏。
后来,鲁智深结识了林冲。林冲被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鲁智深担心林冲途中遭人暗算,便一路暗中护送。在野猪林,当董超、薛霸欲杀害林冲时,鲁智深及时出现,救了林冲一命。他手持禅杖,怒目圆睁,欲杀董超、薛霸为林冲报仇。林冲劝阻,鲁智深才饶过二人,但他仍不放心,一直将林冲护送到沧州附近才返回东京。
鲁智深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虽为出家人,却不拘泥于佛门清规。他以酒肉为伴,以禅杖为友,在江湖中惩恶扬善,扶危济困。他的行为看似离经叛道,实则是对正义与自由的追求。他的心中有佛,那佛便是世间的公道与善良。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一种独特的侠义精神,成为了北宋江湖中令人敬仰的英雄豪杰。在梁山聚义后,鲁智深也积极参与梁山的各项事务,为梁山的发展壮大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随梁山军队南征北战,在征讨方腊的战役中,他更是冲锋陷阵,勇猛无比。然而,在这场战争结束后,鲁智深却看破了红尘。他在杭州六和寺中,听到钱塘江潮信,顿悟自身,圆寂而去。他的离去,如同他的一生,充满了洒脱与自在,只留下无尽的传说在世间流传,让后人缅怀他的英勇事迹与高尚品德。
鲁智深在渭州经略府任职期间,威名远扬。他每日清晨便会在城中巡视,那魁梧的身躯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