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耽美 >新水浒志 > 第34章 关胜斡旋

第34章 关胜斡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梁山平定方腊后,元气大伤。昔日那一百零八员好汉,或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或身负重伤,余生难再驰骋。幸存的兄弟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满心期待着朝廷能论功行赏,给予他们一个妥善的归宿。关胜更是深知,这是梁山走向正统、众兄弟实现报国之志的关键契机,因而对此事格外上心。

宋江等一众首领被朝廷召入京城,关胜亦在其列。他们满怀希望地踏入京城,却未料到等待他们的是朝廷的重重猜忌与刁难。蔡京、高俅等奸臣,一直视梁山为眼中钉、肉中刺,极力反对朝廷招安梁山众人,此时更是在宋徽宗面前进谗言,污蔑梁山好汉虽平定方腊,却居功自傲,恐有二心。

关胜在朝堂之上,见此情形,心中愤懑不已,但仍强压怒火,抱拳向宋徽宗进言:“陛下,我梁山众兄弟自招安以来,一心为国,南征北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为平定方腊之乱,诸多兄弟血洒疆场,此等忠义之心,天地可鉴。臣恳请陛下明察,莫要听信小人谗言。”他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地望着宋徽宗,试图唤醒这位天子的公正之心。

宋徽宗面露犹豫之色,虽对梁山的功绩有所知晓,但在奸臣的蛊惑下,也对梁山众人有了防范之心。他沉吟片刻,说道:“关卿家所言,朕亦有所考量。然梁山众人本是草寇出身,今虽立有战功,却难以即刻委以重任。且先于京城驻扎,待朕与群臣商议之后,再行定夺。”言罢,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

关胜无奈,只得与梁山众首领退下。回到驻地,众人皆义愤填膺,鲁智深更是怒目圆睁,大骂道:“这朝廷忒不地道,俺们拼死拼活为他们打仗,如今却遭这般对待,莫不如再回梁山,逍遥自在去!”他边说边挥舞着禅杖,虎虎生风,仿佛要将心中的怒火都发泄在这空气中。

关胜连忙劝解:“鲁提辖莫要冲动。我等既已受招安,便是朝廷臣子,当以大局为重。朝廷此举虽有不公,但只要我等秉持忠义,总有机会证明自己。”他的声音沉稳有力,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试图安抚众人的情绪。

宋江亦点头称是:“关将军所言极是。我等不可因一时之气,坏了长远之计。还需耐心等待,设法让朝廷看到我等的忠心。”

于是,关胜与宋江等首领商议,决定让梁山好汉们在京城中谨言慎行,展示出良好的军容军纪。同时,关胜亲自拜访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如宿太尉等,向他们陈述梁山的忠义之举以及众兄弟渴望报国的心愿,希望他们能在皇上面前为梁山说好话。

关胜身着整洁的官服,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每到一处,皆以礼相待,言辞谦逊。他向宿太尉详细讲述了梁山好汉们在招安前的替天行道之举,如何救济百姓、惩恶扬善;招安后,又如何在抗辽、平叛中舍生忘死,奋勇杀敌。宿太尉被关胜的真诚所打动,微微点头,表示会尽力相助。

在关胜的斡旋与梁山众人的努力下,朝廷对梁山的态度逐渐有了转变。一些大臣开始在宋徽宗面前为梁山说情,提及梁山在抗辽与平叛中的卓越贡献,若能妥善安置,必能为朝廷所用,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宋徽宗经不住大臣们的劝谏,终于松口,决定对梁山好汉们论功行赏。关胜被封为武节将军,其他好汉也各有封赏。虽赏赐与众人的期望尚有差距,但毕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梁山众人也算有了一个交代。

然而,好景不长。蔡京、高俅等奸臣并未就此罢休,他们暗中谋划,妄图再次陷害梁山众人。他们以梁山军队势力过大、恐生变数为由,向宋徽宗提议将梁山好汉们分散到各地,削弱其力量。

关胜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他深知,一旦梁山众人被分散,必陷入孤立无援之境,届时奸臣们便可各个击破。他再次挺身而出,求见宋徽宗。

“陛下,梁山众兄弟一心报国,绝无反意。若将我等分散,恰似自毁长城,边疆有事,谁去御敌?望陛下三思啊!”关胜言辞恳切,眼中满是忧虑。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以表忠心。

宋徽宗被关胜的话触动,但又难以违抗蔡京等人的提议。一时之间,陷入两难境地。关胜见此,心中明白,仅靠劝说难以改变局面,还需另寻他法。

他与吴用商议后,决定利用辽国再次蠢蠢欲动的局势,向朝廷施压。关胜向宋徽宗进言:“陛下,如今辽国虎视眈眈,边境战事一触即发。梁山众兄弟久经沙场,熟悉辽军战法,若此时将我等分散,必给辽国可乘之机。不如让我等暂留一处,整军备战,以防辽军入侵。若能击退辽军,我等愿再受朝廷处置,绝无怨言。”

宋徽宗权衡利弊,觉得关胜所言有理。况且,他也不愿在辽国的威胁下,自乱阵脚。于是,暂时搁置了将梁山好汉分散的计划,令梁山军队原地待命,准备应对辽国的挑衅。

关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此次危机只是暂时化解,未来仍充满变数。他每日亲自操练士兵,严格要求,从兵器的使用技巧到阵法的变换,皆一丝不苟。同时,他还密切关注朝廷动态,与朝中正直之士保持联系,以便及时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