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永乐与猫
第十八章:薛定谔之谜
【诗引:未定中窥命,幽微里藏真】
天命两相依,未测焉能知。
一开混沌现,再掩入无垠。
朱灯六在天工署的密室中,摆弄着一只竹制的小笼子,笼子内放着一只懒洋洋的猫,正百无聊赖地舔着自己的爪子。在它身旁,还放着一个用青铜精制的小盒子,盒子上雕刻着繁复的纹饰,盒盖紧紧闭合。
“少爷,这猫跟盒子……您到底想干什么?”徐老头皱着眉头问道,“折腾了半天,就弄了这玩意儿?”
朱灯六微微一笑,目光深邃:“徐老头,你有没有想过,这猫待在笼子里,它的命运,是确定的,还是未定的?”
徐老头挠了挠头:“废话!猫就在笼子里,哪有什么未定的?”
“可如果这笼子被完全遮住,你看不到猫,也无法得知它的状态时,你会如何判断?”朱灯六反问道,“猫是活着,还是死了?”
“这……”徐老头想了想,随口说道,“看不到当然不知道了,总得把笼子打开看看吧!”
“正是如此。”朱灯六点点头,“可在未打开笼子之前,猫究竟是活是死,这状态其实是未确定的。你可以说它活着,也可以说它死了,但事实是,它既不是完全的活,也不是完全的死。”
徐老头听得头大:“少爷,您这话绕得我晕,猫不是活着就是死了,哪还有什么‘又活又死’的说法?”
朱灯六笑了笑:“正是这种未定状态,构成了量子的核心奥秘。它既存在,又不存在,既确定,又未定——而一旦观测,结果才会显现。”
“猫的命运要靠看才能定?”徐老头仍旧满脸疑惑。
“没错,”朱灯六目光转向那只猫,语气低沉,“在你打开笼子之前,这猫的命运便是未定的。而量子世界中,每一个粒子的状态,就如这猫一般,只有当你观测时,才真正‘坍缩’为一种确定的结果。”
翌日,御书房。
朱棣刚用过早膳,便听到通传,说朱灯六带来一件极为奇特的东西求见。朱棣挥手让他入内,看到他手中提着一个精致的小笼子,笼中一只懒猫正眯着眼打盹。
“朱灯六,今日你带这猫进宫,又有什么新奇之说?”朱棣面露好奇。
朱灯六躬身行礼,将笼子和旁边的铜盒一同摆在案上,正色说道:“陛下,臣今日愿向陛下讲述一个关于‘未定之命’的奥秘。”
“未定之命?”朱棣挑了挑眉,“什么意思?”
朱灯六指着笼中的猫说道:“陛下,这笼中有一只猫,这猫的命运,臣将与此铜盒相连。”
说罢,他打开铜盒,露出盒内一只小小的瓷瓶与一个机械机关:“此为臣所制之‘未定机关’。若机关启动,则会打碎瓷瓶,释放其中的毒气,猫便必死无疑;若机关未动,则猫安然无恙。”
朱棣眉头微皱:“如此说来,这猫的命运全凭此机关决定?”
“正是如此。”朱灯六将铜盒合上,并将盒子连上笼子,随后轻轻摇晃机关。“陛下,现在机关可能已启动,也可能未动。但此时,臣斗胆问一句,猫是生是死?”
朱棣沉默片刻,摇头道:“朕未曾开启笼盖,怎知它是生是死?”
“这正是臣想说的关键。”朱灯六缓缓说道,“陛下,在笼盖未打开之前,猫的状态便是‘未定’的。它既是生,也非死——只有当陛下亲自开启笼盖时,状态才会最终显现。”
朱棣目光微微一凝,似乎开始思索其中的深意:“生与死,竟可同时存在?”
“在量子的世界中,正是如此。”朱灯六从容答道,“万物之中,最微小的粒子,其状态皆有无数可能。这些可能性在未被观察时同时存在;一旦观察,才‘坍缩’为一种结果。”
“坍缩?”朱棣重复了一遍,“未观之时,万象皆存;一观之后,便定一果?”
“正是。”朱灯六继续说道,“量子的状态,如同天命。它未定,便无穷;一旦定,则不变。陛下若以此观天下,便知凡事并非一成不变,机会亦蕴藏于无尽的可能之中。”
朱棣目光深邃,注视着那笼中的猫,若有所思:“如此说来,朕的每一个决策,亦如观此猫一般。朕观之,则定天下之命;朕不观,则留无穷可能?”
“陛下圣明!”朱灯六跪地答道,“臣以为,量子之理,正是天地运转的缩影。万事万物,虽有定数,亦存未定之机;虽有规律,亦藏无穷之变。”
朱棣久久未语,突然站起身,走到案前,盯着那猫笼许久。他缓缓伸手,揭开笼盖——那猫懒洋洋地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随即跳到地上,晃着尾巴跑开了。
朱棣看着猫的背影,低声说道:“生与死的未定,朕今日算是见识了。朱灯六,你这说法,颇有趣。”
朱灯六低头说道:“陛下,这只猫不过是一个例子。真正的量子世界,比这复杂千倍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