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
也归万岁所有,沈诺希只是想看自家军队无需旁人同意。
一时脑热应下的话,沈诺希刚出院门就后悔了,她不该如此冲动被他们两个劝几句就心软答应。
“公子这是怎么了,从隔壁回来就唉声叹气的,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琼华今晚守夜,看沈诺希一直兴致缺缺想要为她分忧。
“琼华,我一时上头应下教导润涵和阿乐的活计,可我哪里教过书又该怎样同他们讲课。”沈诺希趴在床上整个人埋进被褥中,这个决定太过冲动。
“公子不仅博学还见多识广,如何不能讲课。”琼华不以为然,大明不只有女师还有女官,在她眼中小姐的学识绝对堪当大任,只是沈诺希自己一直不自信。
“可我不知道该讲些什么,从该从哪里入手。”
“那有何难,公子让他们读您带来的书,有哪里不懂再向您请教不就好了,这样您也不用费心考虑到底该讲些什么。”
今日琼莹跟着小姐上街游玩,她也并未待在府中,而是出门去城中铺子订了服饰。
采买时琼华发现甘州卫的街市与内陆有所差别,不管是在京城还是杭城路上最常见的除了茶馆就是书局,虽然藏书数量各有千秋但总归是不缺的。
可到了这里,一条街上恨不得见不到一家书局,她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其中书籍也不过了了,价钱更是比京中翻了几倍。
她本想替小姐买些笔墨以备不时之需,结果这边卖的价格不但溢价严重,质量也参差不齐。
“可是那样和他们自学有什么区别。”沈诺希想起之前曾在哪里看到过这种教学方式,好像是什么自学法。
“当然有区别,自己看书和在先生眼皮下读书是完全不同的效果,公子不是深有体会吗。”
琼华一句话把沈诺希带回过去,她小时候在翰林面前读书的效率和自己看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而且有翰林在一旁帮忙指点释义确实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子,我今日上街采买时发现甘州卫不仅缺乏书籍,笔墨纸砚这些常用的东西更是溢价严重。”
“也算…情理之中,毕竟是边城,百姓只求安稳度日,明日能否生存都是问题的情况下,自然无心读书。”
沈诺希从床上坐起身,从她来到甘州卫就有种感觉,好像这里的人们随时准备跑路。
上到官员除将领外剩下大多为贬谪来此处,不会久居志向也不在此,中间百姓除经商和大族外少有愿意在此定居,下至宦官、奴隶则更不必说,前者是因宫中不需要那么多人来这儿混口饭吃,后者在大家眼中根本算不得人,也无需顾忌他们感受。
“所以,有公子这样能在边城教导他们的先生,已经很好了,公子若是要讲学我可得从别处买些书籍纸张,万不能少了公子的。”
琼华的话让沈诺希陷入沉思,教育自古乃是立国之本,边城缺少学堂也就大大减弱文化传播的效果,如果能在此处增设学堂定是有益于国/家之事。
想好怎么教后进展顺畅起来,沈诺希也有许久没长时间专注读过书,他们三人坐到一处也是相互促进。
润涵自小并未断过学习,他的想法也和现在主流不谋而合,阿乐是半路出家在她面前总是畏首畏尾也不敢太过展现自己锋芒。
她带的书都是之前常看的,偶有几本从杭城刚买回的游记之类的杂书,在面对润涵刨根问底的问题时沈诺希还算应对自如。
如此平静的过了半月,润涵和阿乐只要没事就待在她的院子中一起读书识字,晚上回周佑安那边帮他整理公务。
气温渐渐有了回升的趋势,阿乐一次晚饭后和沈诺希提前无关紧要的小事,何家六公子今日趁他送信时把他拦在营门口,问阿乐这几日在忙什么,邀请几次都说有事。
“看来,你和这些世家公子养出了感情,不然他怎么会蹲点堵你。”沈诺希坐在一旁和他打趣,他们四人现在大部分时间都会一起用晚饭,饭后聊天也是必备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