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综武:自囚藏经阁十载,出世即无敌 >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太虚之炁

第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太虚之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一幕让赢启颇为好奇。

他继续深入探索这种全新的修炼方式。

然后他发现,当不再执着于固定的功法路线,而是顺应元气的自然规律时,体内的变化变得更加神奇。

五脏之间的元气流转开始呈现出五行相生相克的奥妙。

心脏中的火行之气生发;脾脏中的土行之气厚重;肺部的金行之气清肃;肾中的水行之气滋养;肝中的木行之气疏泄。

这种运转方式与以往任何功法都不同。

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刻意的引导,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

五脏六腑之间的元气流转,就像是一个完美的世界生态。

每一个部分都在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又与其他部分和谐共生。

最让赢启震撼的是,当身体各处的元气按照这种方式运转时。

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契机,体内已然形成了一个微型的天地循环。

心之火上升如日,肾之水下降似月,肝之木生发东方,肺之金收敛西际,脾之土镇守中宫。

这种格局与天地的运行完全一致。

让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深意。

随着这种感悟越来越深,赢启发现自己对天地元气的理解再次发生了质的飞跃。

他不再将元气视为可以任意驱使的工具,而是将其看作天地运行的基本要素。

每一缕元气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归宿。

了解了这些特性,就不需要强行改变它们的性质,只要因势利导,就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就在赢启准备更深入地探索时,他在典籍中看到了一段特别的记载:“太虚生一炁,一炁化阴阳。阴阳孕五行,五行生四象。四象定八方,八方成乾坤。乾坤含妙理,妙理归太虚。”

这段文字在赢启的理解中。

是天地间所有的元气,都源自同一种“太虚之炁”。

这种“太虚之炁”纯粹无染,却包含着化生万物的潜能。

带着这种认知,赢启开始重新感受体内的元气。

他发现,当心神达到极致空灵的状态时,体内的元气会逐渐褪去各种属性,返璞归真,化作最本源的“太虚之炁”。

而这种“太虚之炁”玄之又玄,看似空无一物,实则具有万物万化的可能。

当心念一动,它就会分化为阴阳二气。

阴气向下沉降,阳气向上升腾,形成了天地循环的基础。

而当阴阳二气交汇时,又会孕育出金木水火土五种本源之气。

这五种本源之气并非单独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形成了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四象一成,立即在虚空中定出八个方位。

这八个方位并非简单的空间区分,而是元气运行的八个关键节点。

每个方位都有其特定的元气属性和运行规律。

最神奇的是,当八方元气完全调和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天地系统。

元气的运行变得无比自然,浑然天成。

乾坤已立,天地可辩。

赢启惊讶地发现,这种元气运转的方式,完全超出了他以往的认知。

借助这个系统,他甚至能感受到冥冥中的天地妙理。

可就在他准备更深入地探索这个天地系统时,发现典籍的内容到此为止。

那些更深层的妙理,还藏在另外半本典籍之中。

但即便如此,这种对元气本源的理解,也让赢启获益匪浅。

他意识到,修炼的关键不在于积累多少元气,而在于能否返璞归真,体悟“太虚之炁”的玄妙。

基于这点的理解,赢启开始尝试一种全新的修炼方式。

既然所有元气都源自“太虚之炁”,那么修炼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让各种元气返璞归真,重回最初的状态。

他先是调整心神,让自己进入一种近乎空灵的境界。

在这种状态下,体内原本杂乱的元气开始自发地净化。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气逐渐褪去属性,四象之力也在慢慢消融。

随着心神越发空明,赢启感受到元气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原本各具特色的元气竟然开始相互融合,化作一种近乎透明的气息。

这种气息无形无质,却又真实存在,正是“太虚之炁”的雏形。

当第一缕“太虚之炁”在体内生成的刹那,赢启清晰地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种力量不同于普通元气的刚猛凌厉,而是带着一种包容万象的特质。

更神奇的是,这缕“太虚之炁”似乎具有某种奇特的感应能力。

它能自主地感知周围元气的属性,并按照最合适的方式与之共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