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与宿敌共掌市舶司后 > 10. 三脆羹

10. 三脆羹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笑如江心的波光鳞鳞,照落在赵斐襟前未干的血渍上。

血渍原是匪徒的,在月白衣料上溅出狰狞的红梅。

“那匪首说的裕王,”他指尖掐进掌心旧疤:“是我姑父。”

“哦?幕后黑手想离间你我?”

“你不怀疑?”

“我猜裕王没那么蠢。”

赵斐掌心旧疤突地一跳。

他笑了。

笑声像剑鞘撞上甲板,惊飞了梁间栖燕。

他突然记起方卯说的——“与聪明人说话就是畅快”。

惊飞的燕影掠过窗棂时,恰撞开竹帘的,是方靖沾着夜露的马皮靴。

他撞碎一帘月光,漆盘里煨着的金华火腿炖笋正冒白烟。

方靖袖口沾着芦苇絮,掀开煨着热汤的陶罐:“泉州人总说,飓风过后,就靠三样东西认路——热汤气、油灯芯、还有骂娘声。”

明桂枝舀汤的银匙搅碎了月影。

这唠叨鬼,连送饭都要嵌段掌故,像他总别在襟口的镶金雕花笔套。

晃眼,却没什么锋芒。

方靖一陶勺在汤罐划出弧光,火腿片雪花似的落进明桂枝碗里。

他问:“官船的甲板宽得能跑马,你们何苦去挤私船?”

赵斐用银筷尖拨弄药瓶:“怪我,自作聪明。”

瓶底轻叩船板三下。

像打更人敲着三更梆子。

方靖为他夹一大箸餸,溅起点点汤花:“可不是!”

他指了指袖口的忍冬纹铜扣:“亏得枢密院配了青海骢给叔父,也幸亏我半途折返,不然,你俩还在芦苇荡流浪。”

“仲安兄,”赵斐一筷子惊散汤面:“按说,方大人此刻该到京城了,你何故折返?”

明桂枝余光瞥了眼赵斐,又看向方靖。

上京的方大人、泉州、枢密院……

银匙凝在汤碗沿口,映着月色的浓汤,忽而化作那日茶案上的水沫。

蒸汽稍散,她看清方靖袖口的忍冬纹铜扣。

这样式的,那“方大人”亦有。

原来是枢密院的标识?

是她不识泰山,错认作寻常的富贵花样。

那日老者屈指叩桌的韵律,正与此刻船工的划水声同频。

“仲安兄,你的叔父...”她吞下又一片火腿,咸香里渗出鲜甜的涩味:“可是枢密副使方卯大人?”

“正是,”方靖拈了片腌梅子含在舌尖,酸得眯起眼,“这不都还未正式到任,枢密院的密信已经一封封沿途寄到驿站,摞起来能压沉漕船。叔父倒好,成日里念叨什么‘银税未定,寝食难安’——他是要把银税法刻进族谱当传家宝。”

“那我真失礼,在他老人家面前抨击银税法,岂不是在你家祠堂里摔牌位?”明桂枝叹道:“亏得方大人好涵养,听我胡言乱语也没掀桌子。”

方靖筷子尖定在半空,米粒粘箸上。

他想起,去岁腊月,泉州府衙的主簿多嘴说“银税法恐伤漕运”,叔父当场摔了整套斗彩茶具,碎瓷片飞到廊柱上,震得梁间的陈年旧灰簌簌飘。

他喉头滚了滚:“状元郎好口才,能把米粒说成珍珠...许是凑巧撞上三分理。”

赵斐的箸在笋片上一顿。

舱外桨声欸乃,搅开半江月色。

“对了,” 方靖忽又问:“你们两家人不是有仇么,怎的同舟共济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