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2章 贫僧法號玄奘
第762章 贫僧法號玄奘
大兴善寺。
寺殿崇广,为京城之最,一座寺院,独占长安一座坊。
而且这还是位於天街一侧,左大兴善寺,右玄都观,恰这两座皇家寺观,还正好处於长安六道高冈对应的九五之上。
当年隋文帝营建大兴城时,九五之地,属飞龙在天,是所谓九五至尊,当然不能给一般人住。於是沿著天街,左边大兴善寺、右玄都观,都各占一坊之地。
做为长安三大译经场之一,大兴善寺原本始建於三百余年前的西晋武帝时期,原名遵善寺,隋文帝兴建新长安城,把遵善寺搬入城中靖善坊,新寺院建成,取大兴城的大兴二字,和坊名的善字,赐名大兴善寺。
隋开皇年间,天竺僧人阁那崛多、达摩笈多等先后来长安,在大兴善寺译经弘法。而隋平定南陈后,诸多南朝高僧,也纷纷来到长安,不少高僧也在大兴善寺译经传法。
原本打算去终南山打猎放鬆的皇帝,因魏徵諫止,今日被李逸请来大兴善寺。
最近对三阶教的打击,正是猛烈,有十大德率领的沙门各宗派的积极参与围剿,三阶教连浪都掀不起一朵来。
今天,李逸请皇帝来大兴善寺,是因为这里要完成清理三阶教的收官之战。
“长安城中各三阶教寺院和诸寺三阶院的三阶僧人,总共三千余人,今日全都来大兴善寺参加考试。”
李世民看著这座巨大的佛寺,“三阶教这些年势头迅猛,但要说长安城中诸寺最有影响力的,还是莫过於大兴善寺!”
当年大兴善寺建成,便是长安最大寺院,制度与太庙同。其开山祖师灵藏法师,是隋文帝杨坚的布衣知交,被杨坚同时任为管理全国僧尼的昭玄统僧官。
(请记住????????????.??????网站,观看最快的章节更新)
此后昭玄统僧猛、继任昭玄统曇延及其隨员等,均住本寺。
开皇七年,召慧远、僧休、宝镇、洪遵、曇迁入京,拜为六大德,並有僧眾三百余人入寺供养,令为国行道。
寺中又设驛场,诸多天竺僧来此译经传法。
“考试的具体內容是什么?”李世民问。
“考试主要是经义和品德两项,经义分为墨义和贴经。”李逸跟皇帝解释,贴经和墨义都是科举明经考试的方式,贴经相当於填空,墨义相当於经文理解。
这次对三阶教的考核,朝廷选了十部经典佛经,如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等,要求是参加考试的三阶僧人,必须得通三经。
可以从这十经中自选三经,根据所选经,参与相应的考试。
贴经、墨义属於笔试,品德则有面试和背调两项,总之,没点真材实料,是没法通过这次考试的,尤其是这次不论僧人在寺中地位高下,统一考试,考完后还要糊名阅卷评份。
阅卷者,由三部份人组成,一是大兴善驛经院中的天竺僧波颇等外来僧侣,二是长安大兴善寺等各大寺的高僧们,其三则是朝廷官员。
这卷子要由这三组人员,阅三次的。
“你觉得长安三阶教三千僧人,能有多少通过?”李世民问。
李逸这次把考试搞的这么场面隆重,有些出乎他意料的。
“笔试,估计能有三成可通过,但若再口试和背调筛选,顶多一成。”
事实上,李逸一成都没打算通过。
三千多三阶教僧人,他打算百里挑一。
最后就留三十来个,通过后授予他们僧。
十本佛教经典,通三经,这可不容易。三阶教创立始,信行就不让三阶僧人诵其它佛经,三阶教有自己的佛经,虽然都是从几十部经典佛经中摘录整理缝合成的,可毕竟不是原著,只读三阶经书,那就很难通晓三部佛家经典。
更何况,如今的三阶教,藏污纳垢,和尚们忙著收租放贷,娶妻纳妾生儿子,吃肉喝酒瀟洒,谁还去苦读经书。
一眾高僧大德在寺门口迎接。
李世民对他们很客气,还特意给他们准备了礼物,每位大德一件紫金袈裟,甚至还对十大德,赐予了一柄九环锡杖。
其它有名的高僧,也都赐予袈裟和禪杖。
皇帝跟李逸私下时,没少说过如今寺院经济对国家的危害,可每次见这些高僧时,却还是十分客气。
这次朝廷重拳出击打击三阶教皇帝对这些大德们越发客气了。
民眾们不知真相,不懂政治,还真以为皇帝也一心向佛,虔诚信教。其实都只是政治,是皇帝利用的工具。
甚至可以说这不过是一场表演。
打一派,拉一派,分化拉拢,各个击破而已。
对於战略战术大师李世民来说,这太简单了。
只是,天下能看懂看透的又有几人呢。
今日大兴善寺门,匯聚了长安大小上百座寺院的一眾三纲,诸上座、寺主、维那齐聚他们觉得皇帝亲临,来见证三教阶僧人的淘汰考试,这是他们的胜利,是他们的荣光。
皇帝赐下的紫金袈裟和九环锡杖,更是让他们迷了眼。
大兴善寺占地极广,容纳下了三千多名参加考试的三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