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快穿:炮灰的幸福生活 > 第410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18)

第410章 丈夫心有白月光(1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元初休息了一天就回去接着上班了。

一大早就接到了一个重磅消息厂里正式向上级主动请缨,请求承接12万千瓦发电机的研究和试制工作了。

元初惊讶道“这么快就批了?”

“暂时还没有,不过应该没什么问题。专家们明天就到,6000千瓦只要通过验收,12万千瓦肯定就落到咱们头上了。咱们有经验、有实力,舍我其谁!”

郑伟豪气干云,“所以,哪怕现在还没批,我们也可以开始着手了。这事呢,总负责是我,但我不干涉具体工作,就给你们提供整体保障,有什么事我扛着。大家只管干活,不要有任何心理负担,更不要有什么后顾之忧。有困难提出来,厂里帮忙解决。”

大家都没意见,一个个干劲十足。

郑伟跟元初说“这个项目刘工和你负责技术部门,有问题吗?”

“没问题。感谢领导和大家给我机会,我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信任。”

她只是个技术新人而已,厂里能让她和刘工一起负责,算得上是不拘一格用人才了。

第二天,机械工业部专家抵达电机厂,没有休息,也没有寒暄,直奔试制车间开始验收工作。查看发电机资料、核对轴承间隙、72小时连续性工况演练,要检查的内容不少。

五天之后,6000千瓦发电机通过专家验收,可以正式投产了。

为了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部里还给电机厂拨了一笔钱。用于厂房扩建、招募工人。

这个时候全国一盘棋,没有专利一说,砚山电机厂完成了产品设计和研制,成果归国家所有,部里还要委托其他有条件的电机厂一起去生产。

国家在高速发展,对发电机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仅仅靠砚山电机厂一家根本满足不了全国需求。

更别提这个研究和试制工作本来就是部里下的委托任务了。

大家都很高兴自己可以为国家发展出一份力。

还有报社记者跟过来采访、拍照,《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6000千瓦发电机试制成功》的新闻很快就登上了报纸。砚山电机厂因此而声名大噪,成了全国最有名的电机厂。

通过验收之后,趁着部里的专家还没有走,厂里举办了一个集体表彰大会,让专家们对电机厂全体职工进行了一番表扬和夸奖,对大家的努力和付出进行了肯定。

全体职工都很受鼓舞,从此以后工作更加努力了。

***

元初全身心投入到了12万千瓦发电机的试制工作中,她“不眠不休”三天,提出了关于新型发电机的构想,并画出了详细的图纸,还做了详细说明。

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有解释、有说明。她还列出了参考书目,就是刘工之前借给她的那一批。

画出来之后,她和刘工又对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拆解和论证,一点问题都没找出来。

刘工坐在办公室里怀疑人生。

怎么有人能有天赋到这个程度呢?

能把理论活学活用到极致,还能发现问题,并在现有理论框架内解决问题。几十年的老技术员可能也做不到这一点。

刘工对元初佩服得五体投地。在随后的研制工作中,不自觉地就把第一工程师的位置拱手相让了。

所以,12万千瓦发电机,从一开始事实上就是元初主导的。

她不但能做设计,还能手搓零件,最有经验的老师傅也不如她厉害,不如她精确度高。

这也是因为我国发电机工业整体起步太晚,至今只有不到二十年的历史,所以技术工人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建厂以后才开始学习、开始实践的,整体的技术水平还不是太高。

在亲眼见到了元初的精确度之后,技术工人们斗志昂扬,他们就不信了,他们都干了三年多了,还比不上只干了三个月的小祁?

没这个道理。

他们一定要超越她!

元初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活靶子,被工人师傅们当成了参照物。

但是,挺好的。

她会鼓励每一个人,指出他们每一次的具体的进步,并且指导他们更快的进步。

虽然跟她还是不能比,她毕竟都干了不知道多少年了,说出来吓死人的那种。

领导看着厂里的氛围,每天都高兴地合不拢嘴。他们觉得砚山电机厂有望成为全国第一电机厂。

虽然砚山只是一个在全国排不上号的小城市,但是,他们砚山电机厂将会摆脱这种地域束缚,冲出砚山,走向全国,为国家工业的腾飞做出贡献,在国家的工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郑伟同志打的是青史留名的主意呢。

***

转眼就到了1955年春节。

这时候的春节还是很热闹的。一些传统活动还没有消失。

大街上有拉洋片的,有卖各种小吃、小玩意儿的,小年一过,大街上就时不时响起炮竹声了,都是小孩子们放的单个炮。

各个单位、工厂会组织自己的庆祝活动,有的还不止一场。

电机厂就安排了一次联欢会,职工们自己编排节目、上台演出,有唱歌的,还有跳舞的,还有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