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母要帮忙
这么大的时候正好赶上薛理备考,薛母担心薛瑜打扰他背书写文章,不许薛瑜找他。薛理不曾跟这么小的小孩相处过,见状有些担忧地看着林知了,哭了吗。林知了微微摇头:“先去买鱼。”
背篓被拿回去,没法买虾、蛤蜊等小海鲜,林知了买了一条长长的带鱼和一条黄花鱼。小孩看到带鱼稀奇,薛理要抱着他拿带鱼,小孩犹豫片刻就把手这过去。林知了腾出手来就去挑花灯。
花灯到手,林知了准备回去,盖因还要拿盆出来买生汤圆,忽然隐隐听到“牛肉"不由得停下,确定没听错抬手把花灯塞给弟弟,“提着!我去看看。”薛理下意识问:“看什么?”
“我听到牛肉,定是今日有人杀牛。“林知了说着话朝左右看去,几个男女朝南跑去,她二话不说拿走弟弟脖子上挂的荷包跟上去。小鸽子愣住,直到林知了拐弯他才回过神:“姐夫,阿姐怎么了?”“你阿姐不能听见吃的和能卖钱的,否则就像换了个。"薛理不禁摇头,说好了东西送回家吃了晚饭去县衙前街看花灯,这才过去多久,不到两炷香,她忘得一干二净。
薛理可不信她买到肉不做。如今虽说天凉,可是鲜肉过夜也会变得不新鲜。届时留她一人在家炖肉,他带着小鸽子出来,薛理做不到于心无愧。恐怕林知了回来找不到他,薛理和小鸽子移到路边等着。约莫一炷香,林知了出现在街上,薛理抱起小孩,小鸽子喊一声“阿姐",林知了艰难地走过来。薛理心底震惊,她买了多少啊。薛理赶紧放下小舅子单手接下背篓。饶是他有所准备手腕也险些脱臼。林知了把背篓放地上就捶肩。薛理愈发好奇,打开篓盖呼吸停滞,最少五十斤!她上辈子饿了多少年啊。
薛理叹着气把鱼递给林知了,弯腰提起背篓又想叹气,不止五十斤!“买这么多怎么吃?"薛理实在好奇。
林知了:“看着多,其实都是骨头。”
即便全是骨头也要炖两锅。即便全是骨头,这些啃完也要半个时辰。薛理想起小鸽子的荷包里只有几十文钱:“哪来的背篓?多少钱买的?”林知了:“卖牛的人来店里吃过面,背篓是他给我的,说先放店里,改日他来吃面再拿回去。拢共不到五十文。便宜吧?”薛理知道牛肉价比猪肉、鸡肉和鸭肉低,甚至不如河鲜,五十文买一背篓不贵,也不比往日便宜。可是林知了的样子很像捡到了金子,薛理不想扫兴佯装钦佩。
小孩仰头问:“阿姐,什么时候做肉啊?”林知了牵着他的手:“回去就做。”
到家后薛理把背篓倒出来以为眼花了,仔细看了又看:“这是牛胃吧?”林知了点头:“相公会不会清洗?”
薛理不会,薛理潜意识认为她洗过做过吃过,盖因在他眼中林知了一直很贤惠一一贤惠的女子不会被家里的活难倒。“娘子会吧?你教我怎么洗。”林知了:“那相公先打水,我把骨头炖上。”原本想买脊骨,然而脊骨有肉又比牛肉便宜,林知了没有抢过阿公阿婆。轮到她只有下水、大骨和几块牛肉。林知了原本不想要,担心是老牛或病牛,得知牛摔断了腿报备官府后宰杀的,便要了许多下水和两根牛骨以及两斤牛腩。卖牛的人也在林知了店里喝过骨头汤,他看到林知了买骨头想起自家也可以用牛骨炖豆腐和笋干,剩下的牛骨就自己留着。这个时候薛二哥和刘丽娘以及薛瑜也从周嫂子家出来一一给周嫂子送菜钱和木柴钱。
周嫂子家在薛家前面,三人到路边往北十几丈,再往东十几丈就到家门口。饶是三人因为心里不安很磨蹭,也没能磨叽一炷香。到院门外薛二哥停下,叮嘱妻子和妹妹:“待一炷香就走?”刘丽娘点头。
“你看,我说不用担心,他们会回来过节,你还不信。”熟悉的声音传到门外,薛二哥猛然抬头,薛母、薛二婶和大嫂换下平日里做事的短衣,换上鲜亮的窄袖襦裙,大哥也换上了青色长袍。薛母和薛二婶坐在厨房门外摘菜,大哥和大嫂在二人对面,大嫂怀里还抱着个孩子,小孩一身红丹彤的很是喜庆。
不过穿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薛二婶怎么在这里。薛二哥转向刘丽娘低声问:“我没看错吧?”
刘丽娘不禁说:“我也以为眼花了。“心里庆幸薛理和林知了没回来。“璋儿,丽娘,怎么不进来?"薛母放下手中的青菜起身问。薛二哥后悔回来,可是都到门外了总不能不进去吧。薛二哥拎着肉和点心先进去。薛母很是高兴:“回来过节还买什么东西啊。我买肉了,还杀了一只公鸡。"说话间朝他身后看去,“理儿在后面?”薛二哥料到薛母会问起薛理,也准备好说辞:“今日城里人多,我们店里东西多,担心有人翻墙进去,三弟就没回来。”二婶张丹萍哼一声:“我看是不想回来!”薛二哥心说,让你说对了!
刘丽娘想说,回来打你一顿吗。
然而俩人都不如林知了敢做敢为,只当没听见。薛二哥把点心递过去:″娘,肉放在哪儿?”
二婶看过来:“店里生意那么好,你们兄弟俩只买这点肉啊?”薛二哥顿时感到羞愧。
刘丽娘不敢跟薛母这个婆婆吵架不等于怕薛二婶:“二婶买了几斤肉?”薛二婶噎得张口结舌:“我,我没有铺子。要是我开店做生意,天天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