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
第42章逍遥游
转眼入秋,秋雨一场接着一场,带走夏日的暑气,也带来初秋的凉意。朝露早早就点上了熏笼,放在长孙嫣脚下,又拿了毯子来,裹在她身上:“娘子怕冷,可不要冻着了。”
长孙嫣捧着书,露出一张小脸,笑着说好。绛云走进来:“世子吃了奶,已经睡着了,我叫乳母们关好门窗,不要叫世子着凉。”
她的手里还拿着两个石榴,慢慢剥着:“方才雨小,我见有石榴红了,叫人摘了两个,娘子尝尝,今年的必定不酸了。”院中的两棵石榴树,去年就有结果,又小又酸,长孙嫣请了花木司的人来养了一年,今年瞧着好多了。
绛云剥好了摘清了,用小匙盛了一匙石榴籽喂进娘子嘴里,轻轻一咬,甜甜的汁水就沁在长孙嫣的齿间。
她不由叹道:“哎呀,天上的神仙菩萨也没有我享受呀!”秋霜和素雪闻言,相视一笑。
她们正坐在廊下,一边赏雨,一边做娘子的小衣。娘子贴身的衣裳是不用外面的针线的,都是殿中的婢女为她做,偶尔梁氏她们也会做一些送给她。
长孙嫣今日要读的书是《庄子》,亦是道家的名作。翻开《庄子》,首篇便是《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长孙嫣一面读着书,一面听着雨声,慢慢的,进入了甜甜的梦里。梦里,她坐在鲲鹏背上,同它一起,飞往遥远的南冥!鲲鹏的背如泰山一般宽广,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南行路上,遇到了蝄与学鸠的嘲笑:“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这小小的虫儿,见识不过方寸之地,又怎能知道鲲鹏的志向呢?她坐在鲲鹏的背上,同它一起,飞过大海,翻过高山,穿过狂风,越过暴雨,终于,即将达到她们的目的地,南冥!长孙嫣激动的站了起来,她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一看,这一路的艰险,一路的执着,究竞是为了怎样的盛景?
她醒了。
她在昏暗的夜色里怅惘了很长时间,方才回到了现实。她叫长孙嫣,今年十九岁,刚刚做了母亲,有一个不太坏的丈夫。她的丈夫正带着浑身的水汽,坐在她的美人塌旁,低着头,就着一点微茫的光线,费力的看她手里的书:朝菌不知晦朔,蟭站不知春秋。“怎么不点灯呢?”
李世民回过神来,轻声道:“我怕吵醒你。”长孙嫣把书递给他,自己抱着怀里的毯子翻了个身,面向她的丈夫,向他描述自己精彩至极却又遗憾至极的梦。
末了,她问:“你说,世界上真的有鲲鹏吗?它可以带我去南冥吗?”李世民认真听完,想了想,如果真有这样大的鲲鹏,要吃多少的鱼,多少的鸟,才能长大呀。
于是他摇了摇头:“想来是庄子胡谄的。”长孙嫣就哼了一声:“你就是朝菌和螺站!”她据理力争:“庄子既然写出来了,那一定是有的!”李世民失笑,捏了捏妻子的脸:“娘子说有,那一定是有的。”长孙嫣满意了,得意的踢了丈夫一脚:“以后有机会,我要去看一看大海,说不定鲲鹏就在那里等着我,等着带我去南冥呢!”李世民向她承诺:“一定。”
他想了想:“等天下平定,四海归一,我就带你去山东玩,登泰山,观东海。听说东海很大的,说不准鲲鹏就在那里。”长孙嫣闻言更加向往,期待了半日,才发现丈夫脸色不对:“你怎么了?瞧着不大高兴?”
李世民回到现实,神色迷茫:“父亲要杀刘文静。”其实这事也不能全怪李渊,刘文静本人,也是太能作死了一点。他与兄弟刘文起饮宴,醉后口出怨言,拔佩刀砍斫厅柱,称定要斩杀裴寂。恰巧家中几次发生妖祟之事,刘文起便召来巫师,在夜间披发衔刀,作法驱除妖孽。
你瞅瞅这阵势,多吓人啊。
恰好刘文静有个失宠的小妾,将此事告诉兄长,让他向皇帝告变,诬称刘文静谋反。
李世民就和妻子合计,一个小妾的兄长,能把状告到皇帝面前?长孙嫣面色凝重,这一切显然是早有图谋。她警告丈夫行事小心:“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李世民沉默了。
李渊将刘文静交付属吏,命裴寂与萧璃审讯。文静曰:“起义之初,忝为司马,计与长史位望略同;今寂为仆射,据甲第,臣官赏不异众人,东西征讨,家口无托,实有觖望之心。因醉或有怨言,不能自保。”
这倒不是假话,李渊的偏心,谁都能瞧出来。只是李渊自己不这么认为,他对群臣道:“文静此言,反明白矣。”
群臣显然不以为然,李纲、萧璃等人都替刘文静说话,称其无意谋反。李世民心道再如此,岂不是叫群臣寒心,于是上书道:“文静义旗初起,先定非常之策,始告寂知;及平京城,任遇悬隔,止以文静为觖望,非敢谋反,极佑助之。”
这话是明白的说他爹偏心眼,对功臣不公了。裴寂等的就是他这句话,见皇帝被儿子揭了短,正尴尬时,上书道:“文静才略,实冠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