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军的动向,做好决策后,抽空去见被关押在地牢的叛徒。那叛徒是个硬骨头,哪怕严刑拷打,也未撬开对方的嘴。
祝无执让人把叛徒在行营练武场活剐了,命所有兵将观刑,以儆效尤。过了两日,汴京传来了信,李游说查到些蛛丝马迹,温幸妤逃离八成是秦征暗中帮忙。
秦征性子直,为人良善,带兵打仗尚可,却没什么心眼。祝无执心知肚明光凭对方的能力,布局不可能如此完善谨慎。定是还有人暗中帮助温幸妤。几乎不用想,就知道是沈为开。
祝无执怒极反笑,不免自嘲。
温幸妤善良,四处留下恩惠,当年救下他,也不过是因为“善"之一字。他跟秦征,跟她救过的每一个人,并无差别,都是过客。他爱极了她的善,却也恨极了她的善。
祝无执没有杀秦征,因为对方是秦启的干儿子。现在正处战时,他还要用这两个人。
故而在秦启的求情下,他罚了秦征三十军棍,暂且揭过此事。不出意料,几日后曹颂告诉他,还未搜寻到温幸妤的踪迹。而后又拿出密信给他。
信上说,广陵王赵元傅遣次子进京,动作频繁,图谋不简单,或有夺权之忌。
祝无执稍加思索,就明白其中关窍。广陵王无实权,背后定有多方势力暗中操控。他脸色苍白,低咳几声强撑着坐起来:“拿纸笔来。”辽军不日恐重新集结兵力,他没工夫和这些人内斗。祝无执本就打算处理这些皇室宗亲,眼下不是最好的机会,却正好方便提前布局。等收回燕云十六州,回到汴京后,就能把这些人一网打尽,斩草除根。曹颂拿了信,欲言又止。
祝无执知道曹颂想问什么。他喝了口温水,神色阴鸷,嗓音低沉沙哑:“让李游带三十人,由明转暗继续追捕,皇城司的人可以撤下了。”温幸妤如此愚弄践踏他的真心,就不要想好过。哪怕她逃到天涯海角,哪怕化成灰,他都要把她抓回来。<1
鬼门关走了一遭,祝无执的偏执和戾气没有减轻,反而愈发严重。老天让他松手,可他偏要强求。
大
攒够了银钱,温幸妤不敢耽搁,退了宅子,乘客船离开六合县。船入长江,溯流西行至江州,入鄱阳湖,自洪州溯赣江至虔州,而后温幸妤改陆路翻越大庾岭,转浈水至韶州。
几经周折,水陆多次转换,最后经韶州、循州,辗转几道模糊去向,抵达潮州。
从扬州六合县至广南路潮州,将近三千里路,吃尽苦头,行过平原,跨过高山,渡过江河,从盛夏到寒冬,花了整整半年多时间,方顺利抵达。哪怕是一月的天,潮州也并不冷。
她换上破旧的罗裙,填了最后一张空白凭由,化名周莹,进入潮州凤岭县。眺目远望,温幸妤双眼中映着如洗碧空,映着翠绿层叠山峦,明亮而沉静。从离开汴京到现在,将近一载。一路上,她偶尔会听到关于祝无执的消息,譬如他战无不胜,带兵势如破竹夺回城池,譬如他刑罚严苛,手段狠厉无情百姓对他褒贬不一,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他是个好的掌权者。温幸妤觉得,他这样的人,应该找个门当户对的高门贵女,而不是在执着于她这个卑微的农女。毕竞他一直瞧不起她的出身,嫌弃她不通文墨粗鄙,她一直都知道的。
午夜梦回,她难免想起祝无执那张俊美的面孔,冷傲的凤目,以及当初相处的点点滴滴,无论是痛苦的,恐惧的,亦或者…温情的。时间久了,那份愤恨慢慢平息,唯剩几分恍惚,和驱之不去的畏惧。可纵使如此,千辛万苦,磨难重重,她也从未后悔过。站在川流不息的大街上,闻着若有若无的湿咸海风,她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一半。
天高地迥,山水茫茫,自此跟祝无执隔着千山万水,她不会再被困在四方院落。
大
自从温幸妤逃走,朝堂暗流涌动,祝无执就变得愈发勤勉,也愈发暴戾冷血。军中的将士敬他,朝中的大臣畏他,民间传出他暴虐无道的骂名。军帐中烛火长明,他把自己埋在堆积如山的事物中,仿佛就能短暂忘记温幸妤的脸。
有时透过摇晃的烛光,他仿佛出现幻觉,看到了温幸妤那张清秀温软的脸。继而会猜测她过得好不好,生了儿子还是女儿,有没有被人欺负。每当这时候,头痛欲裂,只觉恍惚。
祝无执觉得自己大抵是疯了。
有时他愤恨不已,甚至想把这个戏耍他的女人碎尸万段。可随之时间推移,他又害怕她死在外边,满心想着只要她带着孩子回来,乖乖认错,他便既往不咎。
一半是恨,一半是爱,他已经分不清自己到底想怎样。时光如梭,祝无执等了又等,一年多日月,都未发现她的踪迹。他不免想,世道艰难,她逃跑时怀着孩子,又那么柔弱,会不会被贼人害了性命,亦或者逃跑时意外死在哪个无人的山野沟壑。他不敢想,只要一想,疯病发作就严重一分。祝无执性子愈发阴晴不定,沉郁暴戾。本应该慢慢处理的人和事,他却没耐心了,一心想安定天下后回到汴京,亲自寻温幸妤回来。哪怕成了具尸体,也要留在他身边。
祝无执御驾亲征,短短一载余三个月,就收复燕云十六州中的云、朔、应、寰、涿、蓟幽七州。
他是天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