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知青来了
金书承交给鬼子漏一项重要任务,做好迎接知识青年下乡插队的准备工作。鬼子漏问:“上咱这儿的知青是哪来的?来多少人?多暂来?”金书承说:“从浙江来的,给咱分二十一个,其中十一个男生,十个女生,也就是一周以内的事,公社让咱提前做好准备。一个是安顿好住的地方,上边说有条件集中住最好,不能集中就往生产队比较不错的社员家安顿,由队里按人数给补贴口粮。再一个做好迎接工作,等公社通知让去接时,让每个小队出一挂车,接人连拉行李。还要做好往四个生产队分配知青的工作,尽量男女搭配,平均分。”
鬼子漏说:“我考虑,还是集中住比分散住好管理。但是赶现在天还冷,盖房子建青年点也来不及,可以考虑用现成的。我老叔家房子张罗卖,大三间东西屋南北炕正好能住下,而且离大队部近。这些知青从南方大城市来的,在咱这穷山村冷不丁怕是呆不惯,所以要把屋子收拾干净的,尽量让他们舒适些。吃饭方面,还得安排两个人帮他们教他们,尽快让他们自己能起伙。迎接的话,应该杀口猪,这样显得咱热情,不的话咱这也没啥好嚼货。”金书承爽快地说:“行,你安排吧。接回来时,让大队***成员和小队长都来见面。”
鬼子漏忙了起来,钱老牤和金四眼跟着跑腿。先是把学校隔道金小手家三间房征用,找人把屋内彻底清扫一遍,又新糊了一层墙纸,并准备了生产生活必须用品用具,还找金小手做了个木牌,请郑校长用毛笔在上面写了“长青大队知识青年集体户”。木牌挂在了朝西的大门旁,鬼子漏反复端详,指挥道:“正一正,下面往左,再往左,好,好。”又反复看着那上面的行书字,叨咕道:“这回妥了,就等他们来了。”
老宅猪圈里的一头白猪正趴在草铺上打哼哼,鬼子漏抻着脖子往里看了看,转身去了一趟厕所。
老憨正揣摩鬼子漏来意,鬼子漏嘶嘶哈哈地进了屋:“天冷尿就多,好不容易找个避风地儿,还没解开裤带,手就被冻僵了。”老憨说:“天已经没那么冷了,就这两天反常。”鬼子漏说:“要来知识青年了,想杀口猪迎接他们。相中你家的了,估计二百来斤。看了好几家,就这头适合。婶子你放心,大队亏不了个人。”春心说:“这我知道,跟大队办事差不了。”
站在一旁的老憨却提出个要求:“只是一样,焅出荤油我得留着。”鬼子漏点头说:“行啊,大队不差这点儿东西。到时候杀猪的活我交给二老狠,你们老两口也帮着忙活忙活。我就愿吃老叔灌的血肠,煮出来口感好,劲道不说,还非常香嫩。”老憨嘿嘿笑了:“干啥都有门道,灌血肠也有妙招,我是二斤猪血灌六两猪小肠,放调料多少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开锅后需用慢火煮一刻钟……”
农历二月二十五上午接到公社通知,让各大队派车天黑前赶到公社接知识青年。吃完下晌饭,四挂马车早早候等在大队部院子里。正要出发时,看见闻老千和黄四亮这俩冤家在老神树下走了个顶头碰,姚老美凑在一旁乐呵呵看笑话。鬼子漏不想错过这一幕,和几个车老板子也围过来。闻老千硬挤出一脸怪笑,阴阳怪气地打起了哈哈。
“呀,这不是把人家媳妇拐跑那家伙嘛!”
“别说那么难听,纠正一下,不是我拐的人家。”
“你咋还有脸回来呢?”
“这和脸面有啥关系,我又不欠你的。”
两个人一句顶一句,谁也不服谁。姚老美一会儿歪头看看四亮,一会儿歪头看看老千,像看了一出好戏一样过瘾。
“你真不够意思呀,两年前你把我磕碜够呛呀。”
“明知道人家心里不愿意,你就不该去提那门亲。”
“三十六计,跑为上策。我还真佩服你的本事,一般人不敢走那一步。”
“私奔那需要勇气,别佩服我,值得佩服的是我老婆。”
“哎呀,本来,我娶的就该是来莺,没想到让你搅了一出好戏。”
“我爷当年好说这么一句,‘媳妇是块地,谁种是谁的’,别说你没娶进家门,就是娶进家门也不一定是你的。”
“我可告诉你,这账还没完呢!”
“没完能咋?有本事你勾搭回去,看她跟不跟你。”
“别太自信!把媳妇小心看好,别哪天也给你戴个绿帽。”
等两人话赶话较了劲,姚老美这才劝道:“生米都煮成熟饭了,都消停认了吧。”黄四亮和闻老千借此收口。见这两人错身而去,姚老美哼起了这几天广播喇叭里经常播放的歌曲来:
长江滚滚向东方,葵花朵朵向太阳……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呼呼的西北风飘动着稀疏的雪花,红原公社十字主街道旁十几棵白杨树光秃的枝丫瑟瑟发抖。大街两旁停了数十挂大马车,使往日宽敞的街道反倒显得狭窄了,并且堵住了道南侧的邮局、信用社、照相馆、饭馆的门口,也堵住了道北侧供销社、公社大院、酒厂、大车店的门口。各大队的车老板子们时而从大车店大门里出出进进,时而三一伙两一串地凑在马车旁闲扯,人语马嘶阵阵交织荡漾,如同赶集一样。
鬼子漏跟在鲍福仁后面从公社大院出来踩着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