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史笔如刀,你注定遗臭万年!刘备:
“臣还留有一计,臣纵然一死,为也能重创楚寇,令那大耳贼付出惨重代价。”
“甚至,臣还有机会,与那刘备同归于尽!”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大吃一惊。
曹操原本犹豫的眼神,霎时间为惊喜所取代。
程昱抱定必死决心,要与濮阳城共存亡,这份死节之心他毫不怀疑。
可程昱竟还有计,可重创楚军,甚至与刘备同归于尽?
这就完全出乎了曹操的意料。
“仲德,你有何妙计,竟能杀那大耳贼?”
曹操强压住惊喜,迫不及待的问道。
程昱却摇了摇头,正色道:
“臣此计,关乎我大魏存亡,关乎到天下归属于谁,恕臣不能明言。”
“臣只请大王相信臣,给臣一个为大王死节尽忠,为我大魏扭转国运的机会吧!”
扭转国运!
这四个字,如一柄利刃,将曹操残存的犹豫,瞬间斩碎。
“好,既是仲德有此信心,孤信你便是!”
曹操将拐杖扔丢,礼了礼衣冠,吃力的向着程昱躬身一拜:
“仲德,孤之性命,我大魏存亡,孤就全托付于你肩上了。”
“请受我曹操一拜!”
曹操跟着拜了,曹仁等人没办法,也只能不情愿的跟着一揖。
曹操这一拜,令程昱感动至深,眼眸中立时热泪盈眶。
“臣去也,大王保重!”
程昱眼中含泪,向着曹操深深一揖。
尔后拭去眼中泪水,转身昂然而去,头也不回的大步流星走下船去。
曹操则步履蹒跚的追至船边,目送着程昱消失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之中。
“开船,渡河吧。”
良久后,曹操无力的拂了拂手。
船索解开,云帆扬起,战船徐徐驶离濮阳渡,向着北岸驶去。
河上风大,刮面如刀。
曹操却并未躲进船舱避风,始终拄着拐杖驻立于船尾,一动不动的望着南岸。
随着离南岸越来越远,曹操眼中的不舍也越来越浓重。
甚至嘴角也在微微抽动,眼中隐隐泛起一丝泪光。
“别了,中原,希望有朝一日,我曹操还能打回来吧…”
一声无可奈何,却又依依不舍的感慨声,响起在了船尾。
曹冲,曹仁,司马懿等臣下,皆跟着一片叹息…
两天时间内,数万魏军悉数过河,退至河北。
曹操旋即下令,将重兵屯驻于北岸黎阳等重镇,调集民夫修筑工事,深沟高垒以阻楚军渡河侵扰河北。
程昱则率七千魏军精锐,进驻了濮阳城,星夜抢筑城池,加固工事。
为确保这七千魏军的忠诚,程昱所挑选之士卒,皆为河北籍兵士,妻儿老小皆在河北,如此方能确保他们心有牵挂,不敢临危变节。
程昱为显示破釜沉舟的决心,在魏军渡河后,下令一把火将濮阳渡连同所有船筏,统统烧了个干干净净。
这一把火,也彻底断绝了七千魏军,弃城北逃的念想。
这些河北士卒,为了能活着与妻儿团聚,只能抱定死守濮阳的决心。
至于逗留于濮阳渡的数万兖州官民,同样是被程昱一把火,断绝了其往河北避难的希望。
于是这几万兖州人,只能在一片对程昱的唾骂声中,如受惊的羔羊般四散而逃。
程昱则屹立于城头,面无表情的目送着自己这些同乡骂骂咧咧离去。
“程卫尉,你可是兖州人,这样对自己的同乡,将来后世子孙,何以在兖州立足?”
身后犹豫良久的蒋济,终于是忍不住问道。
当日为救程昱,他被曹操斩断了几根手指,之后便一直留在濮阳养伤,再未曾被曹操召见过。
或许是不知如何面对蒋济,曹操在渡河之时便下令,将蒋济留在了濮阳辅佐程昱。
程昱从蒋济的话中,听出了几分微词,却是一声冷笑,不以为然道:
“当年兖州之役后,我程昱在兖州人眼中,已经是声名狼藉,他们要骂尽管骂便是,我又何需在意。”
蒋济微微一怔,旋即心中一凛。
当年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适逢兖州大旱,双方军中皆因乏粮罢兵。
程昱为给曹操解决军粮之困,便一狠心,拿人肉做成肉脯,充当起了军粮。
乱世之中,人相食这种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
甭管士卒也好,百姓也罢,你私下里吃就吃吧,只要别到处声张,明目张胆吃就可以,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人首先要活下去嘛。
只是像程昱这种,以官员的身份,公然组织士卒吃人肉,还是破天荒头一遭。
自此之后,程昱在兖州的声名便已恶臭。
乃至曹操建魏国后,念着程昱的功劳,本想封他为三公,却因其这段黑历史为人诟病,最终只能封他为卫尉。
当年为保曹操,程昱能拿自己同乡来做人肉军粮,今日只是放一把火,断绝了同乡北逃河北的希望,又算得了什么呢?
“为了魏王的基业,为了大魏江山,将自己的性命和身后名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