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再学管家
谢宜松了口气,“那我这边也无事了,有劳徐公子走一趟。”
宴会下午结束,谢盈还跟着作了两首诗,在谢宜看,这些根本比不上李白杜甫的十分之一。
今日诗题有山有水,谢宜本想露一手,可是她细想,背过的诗句和题目并不相通。
吃过两次亏,谢宜总不能还不长记性。事不过三,谁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三次,她想的一首和山有关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是好诗,但今日来的地方是云山,供人攀登,只这一座无峰无岭,实在够不上那首。未免念出来之后遭人质疑,谢宜干脆不念了,也幸好那两次丢了人,今日无人追着她作诗,不然谢宜还真不知道怎么收场。
宴会终于结束,谢宜跟着谢盈回府,一路上姐妹俩都没说话,谢盈闭目养神,谢宜也不想开口。
回到谢府,谢盈提着裙子下车,她要去正院一趟,管家理事还得学着,而谢宜已经好些日子没去过了。
谢盈看着谢宜耸着肩,一副累极了的样子笑了笑,“三妹妹好些日子没去母亲那儿了,怎么,不学管家理事了,我尚记得三妹妹那会儿说,若学得快,要和我一起学的。”
谢宜抿了下唇,她都怀疑谢盈是故意这么说的,想她学倒是好好教呀,让她先学看帖子礼单,偏偏她不识字。她这几日也想过,想要在这儿立足,必须要识字,她实在写不了毛笔字,就用炭笔好了。
但识字也得花些功夫,这会儿过去完全是给谢盈送把柄。
谢宜道:“这些日子忙,二姐姐先学着。”
谢盈点了点头,直接去正院了,她怕谢宜想别的主意,笨鸟先飞,肯定是有用的。
沈氏看她刚出门就来看账本,不由道:“你也歇歇,别一天到晚就看书看账本,刚从外面回来就往这儿扎……今儿出门可还好玩?”
谢盈低下头道:“左右不过是一块儿作诗说话,也没什么意思。”
沈氏道:“刚放榜,云山又是好地方,就没些学子什么的?”
谢盈道:“是有些学生,不过都知书懂礼,我们在一处,他们聚在一处。”
出门在外,又有男女大防,的确不会多看。沈氏如今操心谢盈的婚事,她当初嫁给了谢昌韫,虽然谢家当初家世不好,可如今日子却也不错,她是有打算为女儿找一个读书人做夫婿的,家世差一些无妨。不过女儿自幼娇养,沈氏又舍不得女儿吃苦。
可读书人日后考取功名建功立业,若是选个武将,日后聚少离多的,出个门都担忧得不行。
沈氏道:“你也多用心留意着,有心仪的男子就告诉娘。”
母女之间,没什么不能说的。
谢盈点了点头,她在心里叹了口气,如今谢宜的事还没解决,她不想现在就琢磨婚事。这些话听过就好了,谢盈没放在心上。
想了想,谢盈问:“三妹妹这些日子没来,管家理事也没学着,下回再教她,就教看账理铺子吧。”
沈氏道:“看礼单都不知学会了没有呢。”
谢盈道:“这些东西日后有管事也能做,但是账本什么的得亲自过眼,不然容易被下人糊弄。”
沈氏想想也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谢盈以前是防着,但该来的总会来,保不齐哪天谢宜就去父亲那儿告状了。若是谢宜已经学会,父亲知道母亲又只教了这些,母亲指定会被责骂的。
至于后面谢宜怎么开铺子做生意,她也有应对的法子。
京城这么大,光点心铺子就好几家,谢宜当真以为开个铺子那么容易。
谢宜在溶月轩已经做了好几支炭笔了,只不过这笔的芯是用木炭粉混着米糊做的,容易碎,写的时候要很小心。而且写出来的字不如毛笔那么工整平滑,没法出锋。更要紧的是,宣纸不如以后的白纸硬,用炭笔在这上面写字,也不容易。
谢宜不禁想,要是有铅笔就好了,肯定更方便,到时候文人肯定趋之若鹜。
这个,顾及只能她自己用。
为了学礼单的那些字,谢宜也下了苦功夫。会熬夜,但往往第二日精神不振,好在是一连看了几日,可算是看会了,也不怕沈氏考她。
做了万全准备,谢宜这才去了正院,谢盈也在,真是冤家路窄。
谢宜深吸一口气,“母亲,二姐姐,我过来学管家。”
只不过沈氏根本没以为谢宜不识字,更不会写,这是最简单的了,这么多天过去了,指定是会了。
沈氏直接说道:“这些日子你看帖子礼单,估计也学会了,从今日起开始学后面的。”
沈氏翻出来账本,简单给谢宜说了怎么算利润。
谢宜觉得这些还算简单,只不过她看账本就傻眼了,账本用的不是阿拉伯数字,上面的繁体字比礼单上的还要难记。
以前谢宜也记账,Excel表格清晰明了,各种功能汇总又容易。而沈氏给的账本实在不好看,密密麻麻的字。她连字都不认得何谈看账本。
谢盈看她这样心里觉得好笑,当真以为什么都很容易。人想出口成章那得学,规矩礼仪也不是刚生下来就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