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雕刻
廖咫路的探测仪显示,工业区的很多建筑都出现了结构不稳定的情况。一些原本依赖这些力场支撑的建筑开始出现新的问题。
“力场的变化似乎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廖咫路分析着数据,“原本的平衡被打破了,需要重新校准整个系统。”
“这比我们预想的更复杂。”孟帧启意识到他们面临的挑战远不止修复几台设备那么简单,“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空族的技术体系。”
就在这时,邹鹤珍突然想起了之前观看历史影像时的一个细节。
“我记得在历史影像中,空族并不是一开始就生活在云端的。”邹鹤珍说道,“他们最初是在地面建造城市,后来才逐渐迁移到空中。”
“你的意思是……”简大翎立刻理解了她的想法。
“地面上可能还有空族的早期建筑。”邹鹤珍兴奋地说道,“那些建筑可能保存着更完整的技术资料和历史记录。”
这个想法让所有人都眼前一亮。如果真的存在地面建筑,那里可能有他们急需的技术信息和备用部件。
“但问题是如何找到这些地面建筑。”尹蘩霄提出了现实的问题,“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它们可能已经被掩埋或者损坏了。”
“不一定。”廖咫路检查着探测仪的深层扫描功能,“如果这些建筑使用了特殊的材料,我的设备应该能检测到异常的能量信号。”
他们开始向城市的边缘移动,寻找可能的地面建筑入口。从高空俯瞰,整个山脉地区确实有一些可疑的地形特征,可能是被掩埋的人工结构。
但要从云端城市下到地面并不容易。原来的升降系统由于力场不稳定已经无法正常使用,他们需要寻找其他的下降方式。
“那边有一条螺旋形的通道。”简大翎指向城市边缘的一个结构,“看起来像是专门设计的下降通道。”
这条通道确实很特殊,沿着山崖壁螺旋向下延伸,一直通向山脉的深处。通道的设计很巧妙,既保证了安全性,又提供了足够的缓冲距离。
“这应该是空族设计的紧急通道。”谭奔蛟观察着通道的结构,“当云端城市出现问题时,居民可以通过这条通道安全地返回地面。”
沿着螺旋通道下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道很长,而且坡度相对平缓,走完全程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但这也给了他们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通道的墙壁上有很多壁画和雕刻,记录着空族从地面向云端迁移的过程。这些图像比之前看到的历史影像更加详细,展现了迁移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细节和社会变化。
“你们看这幅壁画。”邹鹤珍停在一个特别精美的雕刻前,“这里描述的是第一批空族人试验悬浮技术的场景。”
壁画显示,早期的悬浮实验非常危险,有很多失败的案例。但空族人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改进技术,最终实现了安全可靠的悬浮。
“他们的科学精神值得敬佩。”廖咫路感叹道,“面对巨大的技术挑战,他们选择了坚持和创新。”
通道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装置,看起来像是某种紧急设施。这些装置虽然已经停止工作,但仍然能看出其精巧的设计。
“这些可能是紧急避难所。”孟帧启检查着其中一个装置,“如果下降过程中遇到危险,人们可以在这里暂时避难。”
经过三个小时的下降,他们终于到达了通道的底部。这里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四周有多个不同方向的通道,显然通向不同的地面建筑。
他们选择了正前方的通道,这条通道看起来是主要的通道,装饰更加华丽,规模也更大。
沿着通道前进几百米后,他们看到了前方的光亮。这不是人工照明,而是从外界透进来的自然光线。
“前面应该就是地面建筑的入口了。”简大翎加快了脚步。
当他们走出通道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这里确实是一座巨大的地面宫殿,但与云端城市的建筑风格截然不同。
如果说云端建筑体现的是轻盈和飘逸,那么这座地面宫殿展现的就是厚重和坚固。整座建筑仿佛是从山体中雕刻出来的,与周围的岩石完美融合。
“这座宫殿的规模不亚于云端的中央宫殿。”谭奔蛟惊叹于建筑的宏伟规模。
宫殿的外墙使用了大量的石材和金属,经过几千万年的时间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这说明空族在材料科学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
“这些材料的防腐性能太好了。”廖咫路检测着墙体的成分,“几乎没有任何腐蚀或老化的迹象。”
宫殿的入口设计得很庄重,巨大的门扉上雕刻着复杂的图案。与云端建筑使用光学控制不同,这里的门使用的是机械锁定系统。
“这个锁定机制很复杂。”谭奔蛟研究着门上的机械装置,“需要特定的操作序列才能打开。”
经过一番研究,他们发现开启的方法与壁画上的某些图案有关。通过按照特定的顺序触摸不同的图案,机械装置开始运转,大门缓缓开启。
进入宫殿后,他们发现内部的布局与云端宫殿有很大不同。这里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或档案馆,到处都是存放资料的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