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视频通古代,从强军战歌开始 > 第371章 海禁,那白银怎么来的?

第371章 海禁,那白银怎么来的?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弹幕所以啊,应该官绅一体纳粮】

【当然,张居正考虑到了。】

【他觉得过往直接交实物还得摊派徭役,太辛苦。】

【于是他核定了每亩田该交的银子,也就是说,当你不想服徭役不想交粮食时,直接交银子就啦!】

【弹幕租庸调制的白银版】

大唐。

依偎在唐高宗怀里的皇后武媚娘有些不解地开口问道“陛下,臣妾尝听闻,国朝的制度都是会逐渐发展变化的。

“后世的明朝开国的时候没有采取租庸调制,那就是说他们找到了更好的方法,可为什么到这张居正改革的时候,却又恢复了租庸调呢?”

李治思索片刻,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明朝的太祖皇帝设立严苛的户籍制度,就是将天下百姓视为私产。

“谁又会在意私产的想法呢?当然是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操控天下人了。”

“这张居正改革也是,不知道后世的明朝到底怎么了,农民不卖粮食,怎么可能会有银钱交税和代替徭役呢?”李治摇了摇头。

“而且粮食与银钱交换的比例是商人决定的,丰收的时候定然会存在普遍的压低粮价之行为。”

他大唐租庸调之所以让百姓用布帛丝绸代替徭役,就是因为这些东西既能当货币,百姓也可以自行生产。

难道说明朝的百姓,不以种地维生了?

【所以,一条鞭法的本质是在收财产税。】

【牢记这个性质,它就像给作者菌的催更和打赏一样,相当重要。】

【弹幕本质是因为当年交税可以折色,而折色的东西交上来不顶用,所以不收货物一律改收银两了】

【弹幕然后收粮权就丢了】

【弹幕那这得赖老朱,税收制度搞得几乎所有部门都能收税,而且错综复杂的,根本没有一个统一协调运输的部门】

李治张了张嘴,遗传的头疼也不疼了。

“那明朝的太祖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竟然能让税收这事情搞得如此复杂,这岂不是给那些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的机会吗?”

“也怪不得他大刀阔斧也杀不绝贪官,银钱就摆在眼前,有几个人能忍住呢?”

大汉。

汉武帝刘彻抬手扶额,怪不得朱元璋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呢,原来是他也没什么智慧啊。

至少在制度设计方面,没什么智慧。

又是军户制度,又是税收制度的,而且竟然还迷之自信认为这就是完美的。

所有的朝廷部门都能收税,还没有统一协调运输的部门,那要是边疆打仗,这些物资要怎么送到边疆呢?

没有统筹协调,难道不会混乱吗?

【弹幕银子哪来的?】

“对啊,银子哪来的?”

“为什么要用银子交税?铜钱都不够用,银子难道就足够吗?”

古人们反应过来。

大明。

看到这个疑问,张居正终于恢复了些许精神,因为这个问题很好解释。

“自然是从海外那些洋人手里来。”

“我大明物产丰富,洋人无不倾慕我华夏之瓷器丝绸与茶叶,每年都拿着白花花的银子来买,怎么会没有银子呢?”

“而且……大明宝钞也没人用啊。”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是一个贫银国,怎么会用白银来结算呢?】

【弹幕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啊,只能在一堆烂选项中,选一个没那么烂的】

【弹幕瓷器丝绸贸易有大量白银流入】

【弹幕巨量白银哪来的?明朝不是海禁吗?】

天幕上有弹幕如此问。

古代的士大夫读书人们都不用思考,就能知道答案。

朝廷不让干,我就真的不能干了吗?

这件事有那么多利益,维持海禁不就是一种由他们这些读书人控制的垄断吗?

【这个锅,就得让朱元璋背了。】

【明朝建立之后发行了一种纸币,叫大明宝钞。】

【但这种纸币只发行,不回收。】

【这意味着当朝廷买你东西时,他拿大明宝钞。】

【但当你拿大明宝钞交税时,他不认了。】

虽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天幕上说大明宝钞了。

但商君鞅还是无法理解。

一个从零开始打天下的开国皇帝,怎么会不懂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呢?

朝令夕改会造成国家混乱,这种通过持续性朝令夕改形成的竭泽而渔,定然会成为国家中百姓、官员不遵守法令的开端。

……

大明。

一个小摊贩看了看天幕,又看了看自己手中的大明宝钞,和逐渐远去的朝廷官员,无奈地叹了口气。

他除了在这里叹口气,还能做什么呢?

上有老,下有小,一家人的生计重担都在他的肩上扛着。

虽然皇帝颁布了《大诰》,规定百姓头顶《大诰》申冤,沿途所有官员不得阻拦。

但问题是,那官员拿宝钞从他的摊上买吃食是合法的啊。

而且《大诰》也有些年没再发给百姓了。

【如此丑恶的嘴脸,迅速将宝钞,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