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视频通古代,从强军战歌开始 > 第374章 大明的行政力不够

第374章 大明的行政力不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如你是一个西北农民,你家一百亩地额定每年收十两银子,但你拿着你们家今年的全部收成,只在市场上换了一两银子。】

【这都不够交税的!】

【那此时财产税的本质就暴露出来了。】

【因为当财产税大于收益的时候,理性的人一定会放弃对财产的持有——因为这玩意你越拿着越亏本。】

【而这条定律放在大明,就是大量的农民干脆弃田不种,或者进城找更赚钱的营生。】

【毕竟我辛苦一年还不够交税,那我干它干嘛啊?】

“怎么能不种地呢?”

“是啊,再怎么样也不能把地给扔了啊!”

处在盛世的农民们看着天幕,十分的不理解。

只要有块地,难道还能饿死了不成?

辛苦干个几年,日子总会好起来的。

而明末的百姓们则是对天幕上的视频十分赞同。

种地得来的粮食卖成银子,是真的不够交税的,那还种啥地啊。

只能进城去找个营生,一年到头拼命干,努力攒钱去交税。

但这样的营生,实在是太少了。

【弹幕一条鞭法让大明西北也有了工业革命的基础(大量的失地农民),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去容纳】

【弹幕关键是古代没有那么多可以吸纳劳动力的工业,任何劳动力密集的行业都会让封建统治者如临大敌】

大明。

张居正看着这条弹幕,顿时明白了他的改革接下来要怎么做。

将错就错,让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只能出卖自身劳动力的工人,培养出一批工厂主与传统地主对抗。

这才是改革成功唯一的方法。

只是……太后会同意吗?

毕竟这个改革确实太过冒险,大量的百姓失去土地,稍不注意就会形成民变。

或许可以组织这些农民去修路?道路通常是商业发展的前提。

但那么多壮劳力被组织在一起,更容易爆发民变了。

封建社会之所以发展缓慢,就是统治者恐惧改变,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去阻止社会的发展,好使自己的统治千秋万代。

朱元璋为大明设计的种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制度,就是其最好的写照。

【于是乎,西北地区成了明末最先发生灾荒和造反的地区。】

【弹幕这里有问题,田便宜了怎么会灾荒,人去种田不就行了?】

【弹幕百姓种田覆盖不了税收,所以土地才便宜的啊】

【弹幕跟圈地运动没有区别】

【同样一条鞭法对国防损害更大。】

【因为明朝发军饷时,是往边关送银子,但银子在边关,并不能买到武器弹药和粮草装备。】

【再加上边关商品交易不发达,大量涌入的白银势必会导致当地通货膨胀。】

【弹幕当时就有人说只听过本色出精兵的,没见过折色出精兵的,大量白银涌入边关,会造成白银贬值】

【弹幕这时候就应该用实物抵税,而且要助农助工】

【弹幕前面的,大明行政力不够辣】

大唐。

唐肃宗李亨对着天幕叹气道“朕何尝不知道折色募兵只能顶一时只需,但朕也是为之奈何,无计可施啊。”

“朕手里哪还有土地,分发给军士,让他们成为府兵?”

【而有钱也买不到商品时,就会买土地。】

【进而当地有钱的将军们就会买军户的土地,让军户成为将领的私兵,从而导致边疆的军阀化。】

“看来这个明朝后期也有军阀。”李隆基稍微感觉到一点安慰。

不过大明的边军军阀化,是改革造成的问题,而大唐的节度使军阀化,是他李隆基的问题。

……

朱元璋将视线从天幕上挪开,看向被他召集来的一众勋贵将领。

“说吧,你们中都有谁把咱大明的军户,当做私兵和奴隶用了?”

“现在说出来,咱既往不咎,要是不说,那就别怪咱不讲情面了!”

于是乎,哗啦啦地一阵衣袍布料的摩擦之后,在场的所有勋贵都惶恐地跪倒在地。

朱元璋痛苦地闭上眼睛,前几年锦衣卫查出来东南沿海有卫所兵被百户千户当成佃农来用,他下大力气整治了一番这种现象。

但是没想到,这些大明的顶级勋贵,竟然也腐化堕落,开始破坏维护所有勋贵的规则了!

【弹幕还是物流的问题,当地的钱只能当地用】

【弹幕这不矛盾了吗?】

夏雨雪摇了摇头,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将领和粮商有钱,不代表军户和百姓有钱。

食利者有钱,不代表生产者有钱。

农户种所得收入不足以覆盖赋税。

但将领和有功名的地主却不用交税,他们兼并土地之后,势必会减少种地者的人数,以增加自己的收入。

这就造成了明末本就不多的就业岗位迅速减少,大量的百姓既没有了土地,也没法通过佃种土地或是进城谋生。

……

明末。

刚登基没多久的崇祯皇帝朱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