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提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古代小食光 > 手艺也是千秋大业

手艺也是千秋大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第54章手艺也是千秋大业

唐氏已经想好了,不提那八百文的方子钱,只要赚的能四六分成,自家什么都不做,只分那个四,每月结账,虽然赚得少点,但胜在可以细水长流。她曹婆婆倒是没什么意见,这方子归根结底是宋家的,她白白过道手就能赚个六已经算宋家吃了个小亏,但她比较奇怪的是,宋家为什么要这么吃亏呢?曹婆婆还是斟酌了一下才看着方子问,“不知道这个方子是莺姐儿自己的还是家里已经有了师承。”

尽管唐宋两家已经恢复往来,但唐氏还是习惯了不多谈自己家的事,她就只是告诉曹婆婆:“莺姐儿如今跟着我娘家人在学厨,这些方子大多都是前人已有的,只是我娘家在乡下不能日日都来城中指点她。”曹婆婆作为一个不怎么识字的老婆子,能把家业从一个小店开到如今日进斗金的名店,见识便较旁人多些。

当下就道:“既然如此,不去就让莺姐儿来我这里帮个忙,有什么地方不会,我们也可以互相讨教。”

曹婆婆当然不是傻子,她能给莺姐儿提供便利。自然也有要用得上宋家的地方。

首先是这几张菜方她从来没见过,而唐氏却毫不心疼地拿了出来,这就说公宋莺手上还有大量自己没见过的菜方!

曹婆婆如今年纪大了,但她也是有追求的,一个人成了名后,不管这个人所在的行业有多微不足道,到了晚年,她都忍不住想要找一个人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

而手艺的传承,往往比千秋大业更长久。

就拿厨师行业的祖师爷伊尹来说吧,这个人出生在商朝初年,曾经辅佐商汤灭夏,官最高时做到了宰相。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火候”和“五味调和”,商汤已亡,但五味仍在。天下厨艺哪里有不拜伊尹的呢?他的手艺不也算得上千秒万代了吗?

曹婆婆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这些事在她小时候是没功夫去想的,但挣到了足够多的钱之后,她就开始忍不住琢磨起自己的行业,自己的身后事。她的手艺现在也有几个徒弟继承,但没有一个能达到她这样随意出入豪富之家的程度。曹婆婆觉得,自己死了以后,曹氏这个名字估计就要消失了。她不甘心啊。

那是不是可以通过给曹氏扬名之事再吸引更多优秀的苗子过来拜师呢?如果能把自己的手艺传下去,她就是死也能闭上眼了。莺姐儿曹婆婆不太敢想,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读书人家的女儿,谁知道哪天就不学了?但合作还是可以的嘛。

除了互利互惠外还有一个不足为外人道的原因,没错,就是她的小孙子陆五郎,这个孩子念书不上心,又总是跟周围的匪头一起胡天胡地,而莺姐儿的祖父宋老爹却是个教书先生,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孩子沾染更多的书香气,那她就是死了都能笑活。

唐氏看曹婆婆说得这么爽快,心里也十分高兴,爹做的始终是平民生意,除了常见的食材,其他特殊一些的都不大能拿得出来。所以,在唐氏眼里,买方子的八百文钱,完全比不上能在曹婆婆这里认全大部分的食材的价值。两个母亲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同盟,唐氏笑道:“既然如此,咱们便立个契。”

曹婆婆立刻就同意下来,人情归人情,商归商,黑字白字只会更加维护双方的感情而已。

两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以五年为期,这期间莺姐儿在外可以用自己的名号走动,除此之外,每日都要来曹婆婆脚店帮忙做菜,曹婆婆则要指点她,她的新菜也可以作为赠品直接请店中客人品尝,不至于闭门造车。两人说好了这事之后,唐氏便拿着这份契约回家了,要是莺姐儿同意就直接签字,要是不同意,那也还有商量的余地。宋莺还真没拒绝,宋老爹现在已经不要求她再去学里念书了,学里的同窗还商量着要给莺姐儿办一个小宴会好好结束她的学习生涯。这件事目前还出于凑席面钱的阶段,但大家都不着急。宋莺不念书不奇怪,女儿家不都是这样么?而且这事和宋志退学还有点不同,宋志走了那就是真的走了,一年到头也难得见上几次了。宋莺离学不离家,大家每天过来还是能见到她上蹿下跳的身影,闻见厨房香飘飘的味道……什么离别之情,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所以大家就一致决定,等凑够了银子再说这事。宋莺觉得,自己多半要等到他们结业才能吃到这顿免费的饭了……唐氏看闺女楞楞的不说话,便又问了一句道:“你不想去曹婆婆家吗?”宋莺回神,道:“去,怎么不去!"五年后她才十二,还年轻得要命呢好不好,而且曹婆婆是个有本事的人,过去等于读个职业学院,傻瓜才会拒绝呢好不好,至于唐老爹,那就是她的专业课大师,两者完全不冲突。可唐氏和宋莺还不能做家里的主便一直在家等着宋文回来。直到夕阳西下,宋文才神采奕奕地抓了四盒润脂膏回来,给家里的女人一人分了一盒下去。

这种润脂膏不便宜,一盒鸡蛋大就要十五文钱,据说里边还放了不少药材,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蜂蜜牛奶香再夹杂了一点儿药香,宋琴很是喜欢,尤其这个盒子做得也很好看,是一个小小的瓷盒。本来宋文是舍不得花钱买这些东西的,主要是他念书太费钱了。但自从巷子里买了粮以后,凤二便带着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