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欧洲三大是陈卿家后花园
陈卿还在读,还是北电的学生,所以他所取得的任何荣誉,都是学校的功劳,领导的成绩。
而王晓帅虽说也是北电出来的,但是他毕业了,他无论获得何等荣耀,都跟学校没有关系。
所以谢非肯定是全力推《入殓师》,至于《十七岁的单车》,有余力就推一下,没余力只能任其自生自灭。
谁叫《十七岁的单车》就算拿了金熊,功绩也算不到校领导头上呢?
王晓帅的比喻还挺形象的。
《入殓师》和《十七岁的单车》除了导演都出自北电外,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周公子。
要说今天在场的众人中谁最春风得意,非周公子莫属,她的两部影片竟然同时入围了柏林主竞赛单元。
其他演员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踏进的殿堂,她同时迈进了两只脚!
不过若问她觉得哪只脚获奖可能性更大。
毫无疑问,是《入殓师》!
王晓帅虽然也算是圈内实力顶尖的导演了,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跟陈卿比,段位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走红毯的时候,穿着一条红色礼裙的周公子挽着陈卿的胳膊,还不忘面带微笑,对着周围的记者挥手致意。
至于刘叶,好吧,他的胳膊可没有人挽,只能跟老戏骨牛奔走在一起。
2月8日,王晓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率先展映,陈卿带着剧组前去捧场,入座的时候高媛媛直接抢先一步坐到陈卿旁边,观影的过程中还找机会跟陈卿说了两句话。
为了这次电影节王晓帅可以说孤注一掷,《十七岁的单车》是没送审直接拿来参赛的,在国内这部电影只有被禁这一条路。
老实讲,王晓帅水平还是有的,但是“城乡冲突”“青春迷茫”这种主题在柏林并不新鲜,同样是关注女性与底层,1993年谢非的《香魂女》已拿过金熊,如果王晓帅不能超越此框架,想拿金熊,很难。
2月9日,《入殓师》展映,《十七岁的单车》和《爱你爱我》都来捧场。
高媛媛再次抢到了陈卿身边的座位,把个周公子气的,我们《入殓师》剧组的坐一起,你其他剧组的骚狐狸哪来的脸往这儿挤?
“陈卿的面子这么大吗?”当看见评审团主席比尔·麦克尼柯带着一干评委来捧场的时候,林政胜羡慕的都快哭了。
2月13日,《爱你爱我》展映,陈卿携剧组成员捧场,林政胜没等陈卿走进厅,隔着老远便出来迎接。
这部电影的放映可谓十分冷清,座位连十分之一都没有坐满,跟陈卿放映时几乎座无虚席的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周公子这次十分警惕着,可谓是亦步亦趋的跟着陈卿,终于成功抢到了陈卿身边的位置。
但是和高媛媛的“战斗”,她并没有赢——高媛媛也抢到了陈卿身边的位置,跟周公子一左一右,把陈卿夹在中间。
《陈卿玩砸了,<入殓师>柏林遇冷》
《柏林风向:<入殓师>恐颗粒无收》
《<入殓师>遭遇柏林影评人一致差评,最年轻的金棕榈导演或跌入低谷》
《江郎才尽?专业机构预测<入殓师>无缘金熊奖》
《现实版的方仲永,陈卿刚踏上巅峰便遭遇滑铁卢》
陈卿在柏林呆了一个月,他根本不知道,他在柏林写的那些喷《入殓师》的报道,竟然流入了国内,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要知道他当时冲击柏林的时候“顺便”冲击威尼斯的壮举本就已经引发争议,柏林那些唱衰的文章一流入国内,就好像在平静的水面中投入一块巨石一样,泛起了巨大的涟漪。
“陈卿还是太狂了,同时冲两个电影节,结果呢,一个都拿不下。”
“是啊,见过狂的,没见过陈卿这么狂的,活该他在柏林被淘汰。”
“唉,陈卿能拿金棕榈,水平还是有的,如果不是这么狂,柏林可能不会这么惨。”
“水平还是有的?呸!我早说了,金棕榈根本就是运气。”
“就是,一个学生有锤子水平!金棕榈只不过他是瞎猫碰上死耗气,选对了题材,这不是一开新片,马上原形毕露?”
这年头,媒体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不少没有主见的人看媒体怎么写就跟着怎么想。
一时之间,很多人对陈卿冷嘲热讽。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还没开始颁奖,现在《入殓师》被唱衰不代表拿不了奖。
这些人的言论一出,立即被那些冷嘲热讽的人一顿喷。
有喷就有喷回去,就有再喷回来……
纸媒还好说,一些门户网、论坛,直接就演变成了骂战,陈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吵得是不可开交。
国内那些记者却是嗨了,有争议好啊,话题这不就是来了,销量这不就来了?
“张导,《入殓师》在柏林遭遇大量差评,业内普遍不看好,请问对此你怎么看?”记者再次采访了张易某。
“我等《入殓师》上映的时候买票看。”张易某并没有正面回答。
陈诗人依旧是老大哥的口吻:“